北京的歇后语,往往与京城风土人情有关联,像这两句“老太太吃柿子——捡软的捏”,“老太太吃柿子——嘬瘪子”,就是这样。
“老太太”,原本是大四合院里,人们对祖母辈或曾祖母辈的尊称,如《红楼梦》中,贾府众子孙及丫环奴仆们对贾母的称谓。后来这个称呼流传到社会上,成为北京人对老年妇女的尊称,市俗鄙称则是“老婆子”,而蔑称则是“老梆子”、“老棺材瓤子”。
北京地区的杏、枣、梨、桃等水果中,只有柿子没籽没核,又软又甜,且又不伤身,十分适宜年迈没牙齿的老太太吃,因此就产生了“老太太吃柿子——拣软的捏”“老太太吃柿子——嘬瘪子”等歇后语。
这两句也形象地描绘了老年人食用柿子时的动作。
柿子有一个特点,成熟后摆放在一起的时候,从外表看除了个头有略大略小的一点区别外,全一模一样,分不出哪个硬哪个软,那就需要用手挨着个儿地捏一捏,才能辨别出软乎的来,以便拿给老人吃。
此为吃柿子之前的状况,吃完了的柿子便是嘬瘪子了。
老太太因为没牙齿,即使是吃软乎的柿子也咬不动皮,只好把软柿子的外皮撕破一个小口,用嘴去吸吮——用北京活讲叫“嘬”里面的浆汁吃。待嘬完汁,那柿子就剩下了一个瘪囊。“老太太吃柿子——嘬瘪子”这句话就是这样来的。
尽管这两句歇后语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老太太吃柿子的情形与状态,但在实际应用中,这两句话却不甚美妙。捡软的捏,是指对方欺软怕硬,对蛮横的也就是硬的不敢碰,却敢欺负老实人或好说话的“软”的人。例如:“你别老太太吃柿子——拣软的捏,专欺负我这老蔫儿,把累活派给我。”
“嘬瘪子”,是指遇到了为难的事,不知该怎么办好。“啊呀,这可真叫老太太吃柿子——嘬瘪子,叫我怎么办呢?”
你瞧,这两个意思跟老太太和柿子一点边儿都沾不上,却被拿出来说事,你说北京人有意思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