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祖师,又称“麻章上人”,闽南多称之为“乌面祖师”,台湾民间则通称为“祖师公”。
清水祖师俗姓陈,名应,法名普足,宋仁宗庆历四年正月初六日诞生于福建省永春县小姑乡。自幼出家,最初在大云院,随后独自前往高泰山,结茅修道,戒律森严。
他自觉独学无师,难成大道,就到大静山拜师明松禅师,三年参学,终于悟道,他回高泰山前,明松禅师告诫他要行仁济世,从此他就遵照师旨,施医济药,普渡贫病。
神宗元丰六年,清溪(福建省安溪县)地方闹旱灾,乡人听说他道行高深,就请他去祈雨。不久天降甘霖,雨水充足,解除了地方的旱象。乡人就请他长住在蓬莱山,特地为他建立精舍来供养他。他看见门前泉水清冽,就命名精舍为“精水岩”,他在清水岩修行十九年。
十九年中,他独力募化,修桥补路,广结善缘,当时漳州汀州一带的人都很崇仰他,常常找他祈福消灾。宋徽宗建中靖国九年五月十三日,他一早就嘱咐后事,然后端坐而逝,享年六十五岁。
他生前曾游清溪南边的阆山,曾对人说:“这真是佛家的胜地,几十年后,我要在此现身!”末高宗绍兴四年七月十日,雷火烧山,从早到晚火势不停,乡人赶到人迹罕至的石门,见有白菊一丛,姜三把,香炉袅袅生烟,上人或隐或现地端坐在那里,大家立刻在石门现身处为他建洞,名为“清水别岩”,他的弟子杨道并建真空塔为他安置舍利。
地方人士因他生前德泽广被,死后灵迹显著,奏报高宗,敕赐“昭应大师”封号,孝宗时又赐封叫召应慈济大师”,宁宗时加封“昭应慈济广惠大师”,明景宗时又敕封“昭应慈济广惠善利大师”。
目前在台湾地区以清水祖师为主的庙宇计有九十多座,台南县最多,而以台北市万华的祖师庙香火最盛。雕镂最美的则是三峡祖师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