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杂谈 > 史学纵横 > 史学参考 >

周朝礼制的发展与瓦解

来源:史学参考  时间:2018-11-09 19:38:17

周公制礼,典章制度较前代更为完备,使孔子赞叹不已,宣称“吾从周”。

周人本以“尊礼”著称,但进入春秋以后,王室衰微,奴隶制日趋瓦解,伴随着大国争霸而来的兼并战争,打乱了周王朝的统治秩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陪臣执国命,封建等级制度被破坏,统治阶级内部对于礼任意借用。各诸侯国内新旧力量的斗争和政治经济制度上的变化也猛烈地冲击看周礼的亲疏观念。所以司马迁说:“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

随着各项礼乐制度不断崩溃,礼包含的政治内容离人们越来越远,只剩下一些空洞的礼仪。同时,由于封建制的兴起,贵族内部矛盾的激化以及宗法关系的疏远,礼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进步。

面对礼的危机,春秋时期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不管其政治主张如何,都认为礼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工具,不可废除。他们从各自的目的出发,对礼进行了改造,重新认识了礼的价值,对礼输入了许多道德元素。伦理道德修养渐渐成为礼的主要内容。这样,政治、法律、习俗、道德混合为一的礼,便浓缩到修养的要求上,让位于伦理道德范畴的礼了。

在礼的转变中,孔子作出了重要贡献。春秋时期,孔子以前的人,如师服、内史过等,与孔子同时的人,如叔向、县婴、游吉等,论礼的很多。但论礼最多并自成体系的首推孔子。他一生以诗书礼乐教弟子,《论语》中有34处记载孔子论礼。他从理论上说明礼的重要性,认为立身治国都非有礼不可。

孔子进一步认为,春秋时期礼崩乐杯的主要原因是“不仁”。孔子把“仁”的道德内容注入到“礼”中,这就使孔子的“礼”与“周礼”有大区别,深蕴在礼中的内在精神也因此被揭示出来。礼与仁也构成了孔子儒家学说的核心。

孔子纳仁入礼,就是将其创新的仁的观念,注入到礼的躯壳之中,改变了旧礼中不仁的成分,树立起有仁的精神之新礼。仁礼互为表里,仁以礼为目标,又要求把礼从外在形式转化为人的内在精神要求。而礼则通过具体的制度设置,把仁的精神物化、规范化。这样,仁礼结合起来,转化成了一种伦理道德之礼。儒家主张用这种伦理道德之礼来完成从外到内、从内到外的社会秩序构建工作。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执行的是专奉刑法的暴政,结果很快走向灭亡。西汉时期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新举起礼治大旗。自汉而后,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利用礼制来稳定社会秩序,强化统治。随着时间的推移,封建制度的日趋腐败和没落,封建统治者对于礼制日益重视并不断强化,几乎无所不用其极,使礼制一直伴随着封建制度的始终。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图文阅读>>>

“五代十国”中的“十国”是哪十国

“五代十国”中的“十国”是哪十国

五代是代表该时段中的北方5个政权。可是,当时的南方则出现分...

三国时期形成联合抗曹局面的地理因素

三国时期形成联合抗曹局面的地理因素

在曹操统一北方后,意欲南下统一中国之时,南方益、荆、扬三...

地理条件在形成三国鼎立局势中起着重要作用

地理条件在形成三国鼎立局势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国这段群雄并立,相互征战的历史经《三国演义》这部古典小...

魏蜀吴三国鼎格局是如何最后形成的

魏蜀吴三国鼎格局是如何最后形成的

曹操南下荆州,促进了孙、刘两家联合对曹。赤壁之战,曹操的...

三国后期为什么北方能统一南方的吴、蜀

三国后期为什么北方能统一南方的吴、蜀

从占有的地域来说,魏占有全国13个州的9个州,而东吴只占3个,...

古玉门关与阳关的地理位置与现状

古玉门关与阳关的地理位置与现状

过去读诗时,每读到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和羌笛何...

晋商发展壮大的历史背景

晋商发展壮大的历史背景

晋商在我国明、清两代的商业活动中,特别是票号的发展中,起...

我国古代都城转移的方向及原因

我国古代都城转移的方向及原因

我国从秦汉开始,首都大多在现今的西安,而后逐渐东移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