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杂谈 > 史学纵横 > 历史研究 >

我国古代教育制度的基本特征

来源:历史研究  时间:2020-02-25 00:35:39

1、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中心

中国古代教育基本上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而儒家的教育思想把道德完善视为教育的最高目标,因此,伦理道德教育始终处于古代教育的核心。道德教育内化则为修己之道,外化则为治人之本,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便成为古代受教育者不断追求的人生理想,“内圣外王”成为他们不断追求的人生境界。不过,偏重伦理道德的教育必然导致对自然及科学技术教育的忽视,这也是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一个消极面。

古代教育制度

2、以培养统治人才为主要目标

在儒家思想中,修身的目的在治同平天下,伦理道德是以政治为目的的。因此,教育的最终目的也在服务于政治。在儒家思想的推动下,历代统治阶级都很重视教育的发展,而且将培养人才制度和任人取士的制度结合起来,使学校教育都纳入到“学而优则仕”的轨道,以满足庞大的国家机构的人才需要。

3、以经学为主要教学内容

自汉代独尊儒术,儒家经典便成为育定的教科书,其后历代各家不断训解和阐述儒家经典,使经学在中国两千年学术文化领域中成为压倒一切的学问,教育自然无法脱离经学的樊篱,特别是在科举考试中,也以经学为主要考查内容。这样一来,不攻经学,就绝了仕进之路。于是上自中央官学,下至民间私学,经学无一例外地都占据了教学内容的主位。教育中对经学的偏重,不可避免地扼制了科学技术教育的发展,对教育的全面发展存在着消极影响。

4、以群体发展为教育模式

儒家非常重视群体认同,认为道德的自我完善最终是为了实现群体的稳定和发展,在这种文化价值观念的支配下,古代教育极为重视人的群体性的培养。这一方面表现在古代教育提倡把群体价值置于个体价值之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群体观念,强化担当社会责任的角色意识;另一方面表现在古代教育提倡以他人为重,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重要追求目标。中国人身上体现出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气概和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及社会使命感等优秀品质特点,便包含了突出群体性发展的教育模式的积极影响。但是,过分强调群体性发展的教育模式,也会产生妨碍个性自由与多样性发展,抑制个体创造性发挥的消极影响。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图文阅读>>>

鲜卑族的西迁及其所建立的政权

鲜卑族的西迁及其所建立的政权

上面曾经说过,就在十六国时期肇始之时,今陕西境内已经有鲜...

土木堡之变的前前后后

土木堡之变的前前后后

明正统十四年(1449)二月,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领也先遣使2000余人贡...

德国军事顾问曾力助中国抗战

德国军事顾问曾力助中国抗战

据档案记载,抗战前夕,中国先后邀请过100多名德国现役或退役...

解放军战史最干净利落的城市攻坚战

解放军战史最干净利落的城市攻坚战

1949年1月,刘亚楼担任平津前线司令部参谋长兼天津前线总指挥...

八里桥之战象征着游牧民族时代的终结

八里桥之战象征着游牧民族时代的终结

八里桥位于北京郊区,始建于明朝,原名永通桥,因为距离通州...

中国为什么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失败

中国为什么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失败

第一、清朝社会制度的腐朽和经济、科技的落后。清王朝处于封...

孔子的学生中真有七十二贤人吗?

孔子的学生中真有七十二贤人吗?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一生共...

孝庄太后下嫁睿亲王多尔衮是真的吗?

孝庄太后下嫁睿亲王多尔衮是真的吗?

要说清这个问题,先来看看孝庄太后的出生简介:她出生于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