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由于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学者们便周游列国,为诸侯出谋划策,到战国时便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个“百家”就是我们常说的“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的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商鞅、申不害、许行、告子、杨子、公孙龙子、惠子、孙武、孙膑、张仪、苏秦、田骈、慎子、尹文、邹衍、吕不韦等。
传统上关于百家的划分,最早源于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他在《论六家要旨》中将诸子百家首次划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后来,刘歆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纵横、杂、农、小说”等四家,合为诸子十家。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沿袭刘歆的说法,并认为:“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后来,人们去小说家,将剩下的九家称为“九流”。自此,中国古代学术界都依从班固,百家就成了“九流”。
现代学者吕思勉在《先秦学术概论》一书中再增“兵、医”两家,认为“先秦学术,实可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纵横、杂、农、小说、兵、医十二家”。
关于诸子百家,还有一种说法是189家,也是出自《汉书•艺文志》,即“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所以,也有人认为诸子百家其实是189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