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支源出姬姓。商朝末年,位居渭河流域的周族日益强盛,姬昌(即周文王)即位之后,励精图治,广纳文才,后来义得到姜太公吕尚的辅佐,逐个征服商纣王的盟国,国力大增,已作好灭商的充分准备。但他壮志未酬便含恨离世。其子武王继位后,终于完成文王之遗愿,一举灭商,建立了周朝。
后来,武王追封姬昌为文王,古代谥法遂由此而始。后来,文王的支系子孙中有人以其谥号命氏,这便是文氏。
第二支源出姜姓。公元前十一世纪,周王朝分封的诸侯国中有一个小国,名叫许(一作邧),故地在今河南省许昌市东部,开国始君名叫文叔,史称许文叔。春秋时期,大国郑、楚对它威逼再三,许君不得已,几迁其地,公元前576年迁到叶(今河南省叶县西南);公元前5 33年,移居城父(今安徽省毫县东南);公元前529年,又返回叶地;公元前524年,迁至白羽(今河南省西峡县);最后于公元前506年徒至容城(今河南省鲁山县东南),终于在战国时被楚国(一说被魏国)吞灭。
许文叔的后裔,有的以原国名“许”为氏,有的以许文叔之名命氏,为“文”氏。
相传许文叔是四岳(炎帝之子)的苗裔,所以有人说文氏出自姜姓。因为炎帝,四岳皆是传说中的人物,这点只能存疑。
第三支为战国时齐国贵族田文(盂尝君)的后代。春秋来年,势力日益壮大的权臣田和夺取丁姜姓齐宣公的君权,立为齐侯,史称“田氏代齐”。田和传了三代,到齐威王时,由于实行改革,国力强盛,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田文就是齐威王的孙子。他承袭父亲田婴的爵位,封于薛(今山东省滕县南),称薛公,号孟尝君,曾任齐王的相国,门下食客数千。后来因涉及齐国贵族田甲叛乱之事,投奔魏国,出任魏相。他死后谥号文子,其子孙有的以其谥号为“文”氏。
相传田氏为古帝虞舜的后代(此点不可信),虞舜姓妫,故称这一支文氏出自妫姓。
第四支是春伙时卫国将军文子的后代。文子详情无可考。
第五支为避讳改姓,源出敬氏。北宋大臣文彦博(公元1006-1097年),曾出任宰相,本姓敬,其祖先为了避后晋皇帝石敬塘的名讳,改姓文氏。
文氏望族出自雁门郡,战国时赵武灵王设置,秦、汉沿袭之。相当于今山西省代县一带,有雁门关,为长城重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