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贾府的等级森严,奴才和主子的界限分明。但贾府奴才也有翻身的日子。管家赖大的儿子,竟然当了县官,与他相比,“正根正苗,忍饥挨饿的,要多少?”
关于这小子是如何翻的身,他的祖母赖嬷嬷说得很清楚:他父亲和他爷爷,“熬了三两辈子,好容易挣出你这个东西”,“到二十岁上,蒙主子的恩典,许你捐了前程在身上”,“乐了十年,不知怎么弄神弄鬼,求了主子,又选出来了”。
我们看到,奴才翻身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熬上“三两辈子”。也就是说,首先,你必须得是个好奴才,在众多的奴才中成为“有体面”的。等你有了“体面”,再过若干年,你所服侍的主人老了,新一辈的主子上来了,你就会得到一般奴才所没有的、甚至超过年轻主子的待遇。
比如,贾母“闲取乐攒金庆寿”那回,“老的,少的,上的,下的,乌压压挤了一屋子:只薛姨妈和贾母对坐,邢夫人王夫人只坐在房门前两张椅子上,宝钗姐妹等五六个人坐在炕上,宝玉坐在贾母怀前,底下满满站了一地”。连“尤氏凤姐等只管在地下站着”,而赖大母亲等高年有体面的嬷嬷倒有小杌子坐。这就是“贾府风俗:年高服侍过父母的家人,比年轻的主子还有体面呢”。
奴才要享受非奴才的待遇,两个条件是必不可少的:年高只是其一,还有一条就是必须有“体面”。而这“体面”却不是凭年高就可有的。
宁府的焦大,是“跟着太爷”的,年岁不可谓不大,而且对贾家的祖宗有“功劳情分”,但他并没有“体面”,因为他“一味的喝酒,喝醉了无人不骂”:从宁府的总管赖大直骂到年轻主子贾蓉,最后“益发连贾珍都说出来”,而且“说出来的话有天没日的”。他自己“不顾体面”,主子当然也不给他体面的待遇,而是让人将他“捆起来,用土和马粪满满地填了他一嘴”。
除了焦大,贾府的老家人大多是“有体面”的,长期的奴才生活早已造就了他们的奴才性格,他们总是自觉地扮演着忠实奴才的角色。这也就是为什么贾府中“有体面”的老家人多半不怎么讨人喜欢的原因。像宝玉的奶妈李嬷嬷,用宝玉的话来说:“如今惯得比祖宗还大。”经常要“唠三叨四的”,干涉年轻人的生活。就连不相干的赖嬷嬷,有事没事也会教训贾宝玉,说:“不怕你嫌我:如今老爷不过这么管你一管,老太太就护在头里;当日老爷小时,你爷爷那个打,谁没看见的!老爷小时何曾像你这么天不怕地不怕的!还有那边大老爷,虽然淘气,也没像你这扎窝子的样儿,也是天天打。”对他们来说,一半是倚老卖老,一半也是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