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开平市内,碉楼举目皆是,遍布城镇农村。碉楼林立是侨乡开平的一大特色,使开平成了奇特的碉楼王国。岁月沧桑,经过历史的变迁,昔日的3000多座现存还有1833座。
开平碉楼的建筑,与开平的地理环境和当时的社会治安密切相关。开平地势低洼,但又河网密布,所以每遇台风暴雨就会洪水泛滥,加上当时社会秩序较为混乱,因此,清初开始有乡民建筑碉楼,以作防涝防匪之用。后来,一些华侨身在国外,却为了保证家眷安全和财产不受损失,纷纷集资汇回家乡开平,建起了各式各样碉楼式的楼字。从水口到百合,又从塘口到蚬冈、赤水,纵横数十千米连绵不断,蔚为大观。这一座座碉楼,是开平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见证。
开平碉楼的建筑风格融汇了世界各国建筑不同特点,成为了“万国建筑大典”。碉楼是中国乡村民众主动接受西方建筑艺术并与本土建筑艺术融合的产物,造就了开平碉楼的千姿百态。有占希腊的柱廊、有古罗马的柱式,还有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尖拱和欧洲城堡构件等在开平随处可见。
北京时间2007年6月28日早上8时35分左右,在新西兰基督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顺利通过表决,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遗产,广东省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