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版印刷木始于隋代初年。英国《大亚细亚》杂志1949年第一卷第二号载有对斯坦因从中国所盗文物的考释研究,其中有斯坦因从新疆吐鲁番吐峪沟所获一印刷品,上印有“延昌卅四年(公元594年,开皇十四年)甲寅,……家有恶狗,行人慎之”。这是现在所知最早印刷品之一。
雕版印刷是在印章和石刻拓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我国镂石刻字由来已久,刻字的技术和经验很丰富,使用印章更是相当普遍。雕版印刷就是根据这样的道理发明的,它是将文字雕刻在木板上,再刷上墨,复印到纸上。印刷术创自民间,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隋唐时代,由于文化繁荣,加之文化传播的迫切需要,又促进了印刷术的发展和推广使用。贞观时,长孙皇后所写的《女则》就已经有了刻版传世,唐中叶以后,应用更广,长安城中发现有印卖元稹、白居易的诗作。835年(大和九年)雕版印历书,已相当普遍。868年(咸通九年)印造的《金刚经》现藏英国伦敦博物馆,它是在敦煌千佛洞发现的。由7张纸装成的卷子本,第一张为雕印的佛的故事图,后6张为正文。虽年代久远,仍可看出雕刻技术精湛、印刷清晰,说明当时刻印技术已很成熟。
到五代时,已大量印行儒家经书,国内现存的最早印刷品是在成都市唐墓出土的《陀罗尼经》。
唐后期雕版印刷不断发展,以后传入新罗、日本、欧洲,促进了世界各地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对中国和世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