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杂谈 > 民俗文化 >

北京人口中的“猪不啃、狗不叼”与“狗尿苔”

来源:民俗文化  时间:2020-02-24 18:01:33

北京人要是厌恶某个人,除了说“没材料\“没起子”的粗话来指责他外,还常用一种非常有趣味的熟语来评价他:“猪不啃、狗不叼”,或索性一个词“狗尿苔”。这些用语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呢?干嘛要借动植物的习性来表示呢?

其实用普通话来解释很简单,就是说一个人或者相貌丑陋,或者缺少知识和教养,举止粗野,令人讨厌。

用猪与狗来比喻,是因为这两种动物与北京人的生活关系密切。

先说猪

猪的食性很杂,荤素不择,以素为主,从粮食到糟糠,从田间野菜到家庭溲泔水,几乎可以说,凡是人能吃的,它都能吃,甚至能喝酒、醉酒。人不能吃的一些东西,它也能津津有味大嚼以果腹。猪吃食时,发出很大的很香甜的咀嚼声,表现出一种食不厌多的贪婪相,所以当人们形容一个人饭量大、吃得多且又吃相狼狈时,常说:“跟猪一样能吃。”

话就引到“猪不啃”了,一个人如果从里到外糟糕到连猪都不屑啃一口的地步,那么他该是多么令人厌恶啊。

再说狗

狗尽管是人类的永久的朋友,但由于它混迹于人类生活,沾染上了恶习,因此反而被人类嘲讽,并且以狗喻人留下了大量贬义词。这样,在北京便留下了与“猪不啃”意义相同的词汇“狗不叼”,狗连屎都吃,却都不情愿用嘴去碰他,可见此人比屎还臭。

与上述贬义词的意思相同的,还有一个用植物来比喻的词——狗尿苔。

狗尿苔,是一种长在树根下、草丛里的菌类,也就是蘑菇。它生长非常迅速,似乎狗撒下一泡尿的那么一点水份和功夫,就能马上长出一片。生命短促,上午则长出来,过中午就枯萎了。质贱体轻,柄细伞薄,俯在地面上,很不起眼。虽然无毒,人们却不吃它,不仅因为没滋味,还因为其特性不招人喜欢:采来一把,还没空功夫洗呢,它就已经腐烂了,只能怎么釆来的,怎么扔出去。

因此,北京人拿“狗尿苔”形容人,与“猪不啃,狗不叼”的用法一样,只不过在人物性格中增加了一种轻浮不自重而又无特长与能力的意思。

用动植物的特性比喻评价人,语言风趣幽默,形象生动活泼,这也是京都人的一大特点。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图文阅读>>>

习俗的来历、来源及形成基础

习俗的来历、来源及形成基础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受到自然周期性变化带来的各种制约和限...

民俗的特点、民俗文化的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民俗的特点、民俗文化的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民俗文化具有诸多特征,民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西南少数民族的自然崇拜习俗

西南少数民族的自然崇拜习俗

自然崇拜是贵州各民族原始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崇拜方式主要...

西南少数民族结亲仪式及其特点

西南少数民族结亲仪式及其特点

结亲是婚礼中最隆重的礼仪,它包括送亲、迎亲和婚仪三个方面...

少数民族诞生礼的信仰与禁忌

少数民族诞生礼的信仰与禁忌

(1)苗族。苗族认为告央乃掌管生命之神。婚后不育的妇女,是告...

西南少数民族婚礼的禁忌

西南少数民族婚礼的禁忌

(1)苗族。剑河县下岩寨苗族结亲不忌姓氏(指汉姓),只忌同宗...

我国不同地方的满月剃头习俗

我国不同地方的满月剃头习俗

在浙江绍兴一带,满月剃头时外婆家要送各色礼物,其中必有圆...

苏州地区婴儿满月的剃头习俗

苏州地区婴儿满月的剃头习俗

在江苏苏州民间,旧时习俗对小孩的剃头极为重视,十分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