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要能通过偶然发生的现象抓住机遇,重要的是要培养我们的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是一种有自觉的目的,是不需经过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的,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如果牛顿和弗莱明没有对科学自觉探索的目的,是不会从那些偶然出现的现象中有重大的发现和发明的,霍普金斯教授没有“得英才而教之”的自觉目的,是不会发现麦克斯韦是“孺子可教”的。
这就是法国化学家、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说的:“机遇只是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摘直须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两首诗立意不同,一首劝人努力读书,一首劝人及时享乐,但都表现了一个观点:机遇具有时效性,如果不及时抓住,就会“过期作废”,“这一张旧船票”是不能登上就要起航的客船的。
正因为机遇具有时效性,许多保密的东西事后都可以解密;正因为机遇具有时效性,才会有许多“事后诸葛亮”;正因为机遇具有时效性,“该出手时就出手”才会唱红大江南北;正因为机遇具有时效性,毛主席才会要我们“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机遇有“明机遇”和“暗机遇”两种。“明机遇”是大家都知道的,如中国的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公务员的逢进必考等等,是不存在隐蔽性的。但“暗机遇”则不然,“暗机遇”是隐蔽的,如果不认真观察并分析一些表面现象,就很难看到这种现象或事物后面潜藏着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