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般人给孩子取名不同,作家们总是希望自己笔下的艺术形象给读者留下尽可能深刻的印象,因而在命名时必然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聪明才智和艺术手段,努力取得出奇制胜的精彩效果。鲁迅笔下的阿q这个人物的名字可能就源于此吧。
鲁迅为千古不朽的阿q命名,便是这一法则的典范。他这样写道:
我又不知道阿q的名字是怎么写的。他活着的时候,人都叫他阿que,……我曾经仔细想:阿quei,阿桂还是阿贵呢?倘使他号叫月亭,或者在八月间做过生日,那一定是阿桂了。而他既没有号——也许有号,只是没有人知道他——又未尝散过生日征文的帖子:写作阿桂,是武断的。又倘若他有一位老兄或令弟叫阿富,那一定是阿贵了;而他又只是一个人:写作阿贵,也没有佐证的。其余音quei的偏僻字样,更加凑不上了。……我的最后的手段,只有托一个同乡去查阿q祀事的案卷,八个月之后才有回音,说案卷里并无与阿quei的声音相近的人。我虽不知道是真没有,还是没有查,然而也再没有别的方法了。生怕注音字母还未通行,只好用了“洋字”,照英国流行的拼法写他为阿quei,略作阿q。这近于盲从《新青年》,自己也很抱歉,但茂才公尚且不知,我还有什么好办法呢。
真不愧为大手笔——亦庄亦谐、挥洒自如之间,便将主人翁的身世、境遇隐隐透出,并且依此赋予他一个独出心裁、令读者永难忘怀的名字——阿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