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出身于小封建主家庭。他自幼聪明好学,知识渊博,游学十余年后回乡,先后在上虞县、会稽郡任橼功曹(官名)。当他看到人民流离失所、贵族豪家奢侈无度和那些趋炎附势的人,心中十分不平,辞官回家,闭门著书立说。
他首先写了一部《讥俗节义》,对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情冷暖,作了深刻揭露和讽刺,继而又写了一本《政务》;随后他集中全力撰写他的《论衡》。为了写好这本重要书籍,他搜集的资料装满了屋子。经过十几年的奋笔疾书,于公元86年完成了这部杰出著作,即流传至今的《论衡》,共八十五篇。
王充在《论衡》中,举了很多正反实例,指出神学讥纬的荒谬虚妄,说明了万物相争的胜负存亡,是由其自身条件所决定的。王充反对社会上各种鬼神迷信活动,提出了系统的无神论。他首先论证了人死后不能变成鬼,他指出精神依存于形体,鬼神都是人的精神幻觉,并非真的存在。从无鬼论出发,王充反对厚葬,提倡薄葬。
王充在批判神学讥纬和鬼神论的同时,提出了他的唯物主义认识论。他认为人认识事物,又须由人的感觉器官同事物相接触:人类的生存、社会的秩序,都依存于物质而存在。尽管他的唯物论,由于受当时生产、科学水平所限,有不全面的地方,但在那时能有这样的思想认识,巳经是极大的进步和跨越。
后人称《论衡》不仅是古代一部不朽的唯物主义的哲学文献,也是“博通众流(派)百家之言”的古代小百科。《论街》是留给后世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