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在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让自己“脑袋里装着的东西”和“和周围世界的相互作用”。
要“脑袋里装着的东西”,就要注意观察和积累。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在通过观察在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气象学家通过人造卫星来观天察云,从而进行天气预报;农民通过对庄稼叶片颜色的观察,从而判断庄稼的营养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施肥,获得丰收;中医给病人进行诊断,强调:望、闻、问、切,并称之为“四诊”,把“望”也即观察列为“四诊”之首;学生进行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生物实验,都是通过观察进行学习的。
法国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是世界级的文学大师,这得益于小学老师对他的观察训练,也就是莫泊桑花了大量的精力进行观察学习。莫泊桑初学作文时,教师并没有给他讲多少作文诀窍之类的东西,更没有要他去看什么《作文指导》之类的书,而是叫他每天到街上观察十个马车夫一天的动作,回来替他们每人写一篇日记,每篇百字左右,要各个不同。这就使得莫泊桑要从同职业、同背景的十个平凡人中找出不同处写,写出他们的不同,这只有认真观察了。在不断的观察中,莫泊桑能够从马车夫的笑容和动作中窥视到他们的内心活动,甚至推测出是什么原因让某个马车夫欢天喜地,是什么原因让某个马车夫垂头丧气,这就为今后莫泊桑成为现实主义的作家奠定了基础。
清朝末年,时任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在抓中药时,发现龙骨上有刻印,经他认真观察,确定是人们尚不知道的文字,并判断是殷商时代卜辞用的,从而诞生了一门新兴学科一一甲骨学,这是因为在王老先生的头脑里,装有很多中国文字的知识,观察到的新的图案和他头脑中的隶书、金文、篆书、草书等“相互作用”,于是,王老先生大胆地断定,这是一种人们尚不知晓的文字。
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到英国考察,参观一种叫做“柏林兰”的颜料的生产过程,看见工人们挥汗如雨,手操大铲拼命搅拌溶液,整个车间充满了铲和锅碰撞的金属声。工人告诉李比希,制作“柏林兰”的关键在于搅拌,搅的声音越响,“柏林兰”的质量就越好。作为化学家,李比希马上用自己头脑中的化学知识和制作“柏林兰”的关键在于搅拌,搅的声音越响,“柏林兰”的质量就越好这个“周围世界”“相互作用”,得到铁铲和锅碰击时铲下一些铁或铁的化合物影响着颜料的质量这个初步结论,并进一步研究,发现了加入铁的化合物提高“柏林兰”质量的方法,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使人类对颜料的生产过程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在“自身和周围世界的相互作用”中,“自身”需要坚实的、广博的知识,“周围世界”则需要认真的观察和分析,得到一个真实的,没有失真的“客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