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杂谈 > 史学纵横 > 史学参考 >

汉代的太学是一个什么样的教育机构

来源:史学参考  时间:2020-02-25 00:29:50

汉朝开国几十年后,实行崇儒的文化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古代教育制度的形成,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汉代官学,主要有中央与地方两种。中央官学主要的是太学,地方是所谓的郡国学校。四姓小侯学和鸿都门学则是一种特殊学校。

汉代的太学建于武帝时期。在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公孙弘等人的建议,置博士弟子员(太学学生)五十人,这便是正式成立太学之始。严格说来,我国历史上的最高学府,也应从这里算起。

汉代的太学

太学是以儒家的五种经典著作——诗、书、礼、春秋、易(亦即五经)来进行教学的,所以教官就是五经博士,领袖叫仆射,东汉改为祭酒。各经的专职博士屡有变动和增加,太学博士至元帝时增至十五人。

关于博士的选择,西汉以名流充当,采用征辟或荐举的方法而不通过考试;东汉则采取考试的方法,并且还要写“保举状”。西汉选用博士的标准,成帝阳朔二年(公元前23年)曾规定为“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东汉选博士的标准则要求知识广博,品行端正,身体健康,清廉节俭。除博士外,东汉还有都讲,是博士的助手,负责讲诵经文,解答疑难等工作。

汉代太学生的来源比较复杂,可以由太常直接从年满十八岁以上相貌端庄的青年中选送,也可以由郡国长官选送聪慧的小吏到京师受业,还有因“父任”而入学的。西汉太学生称“博士弟子”,东汉称“诸生”或“太学生”。入学的资格和年龄都没有严格规定,太学生中既有十几岁的少年,也有六十多岁的白发老人。

太学生又有正式生和特别生的区别,正式生五十人是官俸,特别生没有定额,费用自理,实际就是当时的自费生。所以太学生中也有一些穷学生,如倪宽曾替同学做饭以助学,翟方进的母亲跟他到长安去织布做鞋以供他读书。

随着学校的发展,太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到西汉末年王莽辅政时,于元始四年(公元前4年)曾扩建校舍,可容万人。据说太学生已达三万人。

汉代太学在教学内容的设置方面,主要是十几个博士各自开设自己研究的专业,即“五经”中的某一经。因每一经都有两家以上的师传,先生传弟子,弟子再往下传,不能混乱,这叫做守师法和家法。如《诗》有“齐”、“鲁”、“韩”三家,《书》有“欧阳”、“大夏侯”、“小夏侯”三家等,各家博士所开设的课程即相当于今天的专业课。学生除选习专经外,还要上公共必修课《论语》和《孝经》。

汉代太学创造了新的教学形式,由于学生数量激增,再由十几个博士教三万多学生,已力不胜任,于是不得不创造新的教学形式,即采用大班上课的形式和高年级学生教低年级学生的形式。当时没有教材,只能是老师讲学生记。太学中还有正式功课(“正业”)和课外自修(“居学”)之分。另外还允许学生向校外的某一经专家学习。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图文阅读>>>

“五代十国”中的“十国”是哪十国

“五代十国”中的“十国”是哪十国

五代是代表该时段中的北方5个政权。可是,当时的南方则出现分...

三国时期形成联合抗曹局面的地理因素

三国时期形成联合抗曹局面的地理因素

在曹操统一北方后,意欲南下统一中国之时,南方益、荆、扬三...

地理条件在形成三国鼎立局势中起着重要作用

地理条件在形成三国鼎立局势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国这段群雄并立,相互征战的历史经《三国演义》这部古典小...

魏蜀吴三国鼎格局是如何最后形成的

魏蜀吴三国鼎格局是如何最后形成的

曹操南下荆州,促进了孙、刘两家联合对曹。赤壁之战,曹操的...

三国后期为什么北方能统一南方的吴、蜀

三国后期为什么北方能统一南方的吴、蜀

从占有的地域来说,魏占有全国13个州的9个州,而东吴只占3个,...

古玉门关与阳关的地理位置与现状

古玉门关与阳关的地理位置与现状

过去读诗时,每读到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和羌笛何...

晋商发展壮大的历史背景

晋商发展壮大的历史背景

晋商在我国明、清两代的商业活动中,特别是票号的发展中,起...

我国古代都城转移的方向及原因

我国古代都城转移的方向及原因

我国从秦汉开始,首都大多在现今的西安,而后逐渐东移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