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生气通天论》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素问•至真要大论》叉谓:“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人体健康从根本上来说是阴阳保持相对平衡的结果,而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又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调整阴阳亦是食养和食疗的基本法则。
在正常情况下,调整阴阳的目的在于保持或促进阴阳的平衡。在疾病发生后,调整阴阳的目的则在于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调整阴阳的方法根据阴阳出现偏盛、偏衰的情况,分别采用泻其偏盛、补其偏衰的方法。
一、泻其偏盛
泻其偏盛根据阳偏盛或阴偏盛的不同,又有清泻阳热和温散阴寒两种方法。如对于阳热偏盛所引起的热性体质或热性病证,宜用寒性的食物以清泻阳热;对于阴寒偏盛所引起的寒性体质或寒性病证,宜用热性食物以温散阴寒。前人并将这种方法概括为“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二、补其偏衰
补其偏衰根据阴偏衰、阳偏衰和阴阳俱衰的不同,有滋补养阴、温补助阳和阴阳并补三种方法。如对于阴偏衰所引起的阴虚体质或阴虚病证,宜用滋补养阴的食物以补其阴衰不足;对于阳偏衰所引起的阳虚体质或阳虚病证,宜用温补助阳的食物以补其阳衰不足;对于阴阳俱衰所引起的阴阳俱虚体质或阴阳俱虚病证,则宜用补阴和补阳的食物以补其阴阳俱衰。此外,由于阴阳是互根互用的,阴偏衰或阳偏衰又可引起另一方的偏衰,故在补其偏衰时,还往往要注意“阴中求阳”或“阳中求阴”,也即在补阴时适当配用补阳的食物,在补阳时适当配用补阴的食物。
还应指出的是,泻其偏盛与补其偏衰在许多情况下又是相互兼顾或配合使用的。这是因为人体的阴与阳之间是相互对立的。阴或阳一方的偏盛可导致另一方的偏衰,故在泻其偏盛时,应兼顾到另一方,配合补其不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