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习俗早已有一定的惯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日常生活方面。最早人类采用的是早晚两餐制,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后来采用一日三餐制。这是人们普遍采用的饮食制度,对生产、生活均有利。但现在仍有按季节采用两餐制的地方,如辽宁北部农村在夏冬两季农闲时就实行一日两餐制。
(2)节日礼仪饮食习俗。这种饮食习俗有很多类型。比如婚礼饮食习俗,从订婚到举行婚礼,都以食品作为部分礼品。至于婚宴上的菜肴更是应有尽有,花色品种都有祝吉的含义。“交杯酒”“吃合食”‘‘吃新娘茶”等都是祝贺形式,就连食品的名称也多以谐音求吉祥。如“枣~花生”含义“早生贵子”。又如正月十五的元宵,五月端午的粽子、雄黄酒,八月中秋的月饼,辞岁的饺子等,都是节日礼仪的饮食。
再如宴席座次的排定,上菜的先后顺序,敬酒的礼节,婚礼中“闹新房”豹方法和内容,都有男女、尊卑、长幼、亲疏关系和祈福避讳的要求。更有食物礼品的赠答往来,如新春佳节轮请“新年饭”,端午节送粽子、包子,中秋节送月饼、糕点等。农村还有土特产品的赠答,如冬笋、香菇,甚至时鲜蔬菜等。这些赠答往来对维系亲族、邻里、朋友之间的关系起着一定作用。
当然,这种习俗同样显现出阶级地位、经济状况的等级差异。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这种本来是礼尚往来的习俗,大有可能演变成高层次的行贿受贿及权钱、权色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