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祠堂宗族组织的管理下,人们非常重视家谱的修撰。人们常把宗族比成一棵大树,祖宗就是大树的树根,宗族的根本,而家谱则是家族之树的谱系和世系的文字记载。人们平时常说“不能忘本”,其实早先这个“本”是指祖先之本。家谱与祭祀功能一样,都在于通过祭祖和明了世系,使族人不要忘却祖先是家族根本,让大家都明白,同族都是祖先留下的骨肉,要相互团结和照顾。所以,家谱的修撰是祖先崇拜与和睦宗族的重要内容,也是宗族的重要活动之一。
宗族开展祭祖和修谱活动,要有经济基础,要有财力。在这一需求的促动下,作为规范化的宗族共有财产的义庄出现了。最早的义庄是宋代范仲淹所建立的范氏义庄,范仲淹将自己的1000多亩土地捐出来建立义庄,作为范氏宗族的公有田产。义庄的收入,用来救济和帮助同宗的族人。这种义庄也称族田,根据不同的用处,又有祭田、学田或义田之称,其收入或者作为宗族祭祖活动的经费,或者作为给宗族子弟办学的田产,或是用来周济同宗的穷人。随着民间组织的发展,族田在明清时期大量出现,很多宗族立有宗规家法,不许族人个人侵吞族田,族田也受到官府的保护,成为一些宗族集体占有土地的一种重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