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的涵义是比较丰富的。对人而言,“寿”之常用义或者说基本涵义是指人的寿命,即人的生命年岁。活着则有寿,多活一年,则长了一年寿命。人们常言常闻的某人“高寿”、某人“短寿”,也都是谓其生命年岁的多少。
《诗经•小雅•天保》有云:“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这首诗是臣下向君王的祝颂辞。用现代语说即是:国王的福气正长呢!好比月亮初生出来,正在上弦时候,即将充盈;好比太阳始升起来,正要升向空中,更为灿明。好比南山一般长寿,既不欠缺,又不会崩坏;好比松树柏树一般茂盛,青青相承,不会凋谢衰落。
这诗中的“寿”,其是为年岁长久的意思。正如《说文•老部》所释:“寿,久也。”《史记•项羽本纪》有:“沛公奉卮酒为寿。”这其中的“寿”为动词,是为祝寿活动。寿酒、寿筵、寿庆之类,便是从这层意义上形成的词语。
还有指称老年人的“寿”,汉代张衡《东京赋》中有:“送迎拜乎三寿。”这里的“寿”即指老年人。所谓“三寿”,是指“三老”。《左传•昭公三年》有“公聚朽蠹而三老冻馁。”晋代学者杜预注云,“‘三老’谓上寿、中寿、下寿,皆八十已上。”这是说“上寿”、“中寿”、“下寿”,都是八十以上高龄之人,都可称“老”了,故合称为“三老”。既然都是八十以上,自然可算是有寿之人了,所以又并称为“三寿”。
所谓“上寿”、“中寿”、“下寿”,其具体年岁到底各是多少呢?孔颖达疏《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文时指出:“上寿百二十岁,中寿百,下寿八十。”《庄子•盗跖》说:“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又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之说。
看来,古人关于寿龄划段的标准不太统—。众所周知,古代是以天干相地支组合起来的干支纪年的,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循环相配,组成甲子、乙丑……六十组为一个轮回,通称“六十甲子”。原本用以纪年或表示年,月、日和时的次序的,后詖借用记人寿命,人活六十年,称“年满花甲”。年满花甲,也就算:“有寿”了,故六十岁诞辰日举行庆贺,便称之为“庆寿”、“祝寿”、“做寿”。未满六十岁的生日庆祝活动,则一般只叫做“过生日”、“庆涎辰”。也有五十岁、四十岁“做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