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杂谈 > 哲学思想 >

老子“道之为物”与“道法自然”的思想

来源:哲学思想  时间:2019-02-27 15:51:48

根据《史记》、《左传》、《礼记》、《孔子家语》等书记载,老子是春秋时期思想家,姓老氏李,名耳,字聃,人称老聃,曾当过周王朝的史官。老子晚年,看到周王朝日趋没落,返回故里楚国过着隐居生活。

关于老子,《史记》中还这样记载:“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是“道”,他以“有”和“无”来论道。

老子

老子的道是生成世界万物的本原,道作为本原是解决宇宙万物生化的问题,不是解决万物是由什么构成的问题。此即老子的“道”与古希腊的原子论差异之所在。

老子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无”与“有”这对范畴。它们都是用来指称“道”和说明“道”的。老子对“道”的解释是用“无”与“有”,那么为什么老子要将“道”展现为“无”与“有”这对范畴,并用它们来指称“道”呢?因为他设定“道”是绝对的,是一种无限定物,所以用“无”来指称它;因为他设定“道”是万物生化的总根源,所以用“有”来指称它。

道之“无”并非空无所有,而是指“道”的无以名状性。老子对“道”有一段描述:“其上不暾,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道德经》十四章)意思是说,“道”是无法给它一个确切名称的,因为它是分不清上下,也看不到前后的一种本来就无分别的状态,因此它最终实际上“复归于无物”。由此可见,老子所讲的“道”是一种十分抽象的东西。

道之“有”,也并非现实的、具体的“有”,而是指“道”的生化性。“道”空虚无形,却永远用不尽;十分渊深,好像万物的根本。老子描述“道”的情况是:“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道德经》二十一章)这里老子一方面用”恍惚”描写道的若有若无,另一方面又用其中“有象”、“有物”、“有精”、“有信”肯定道的客观性和实在性。正因其客观实在性才成为化生天地万物的本体,并通过天地万物的自然运行显示出“道”的存在和价值。

这里老子肯定了“道”是万事万物的根本。所以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四十二章)“一”在这里是指具体万物形成之前的一种统一状态。他把这种具体万物形成前的统一状态推崇为一种抽象的最高的“自然”原则,或“无为”原则,这样的“一”也就成为“道”的同义语。所以他又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道德经》三十九章)“一”便成了产生万事万物的根本原则。老子这里讲“道生一”,既有指具体万物形成前的统一状态的意思,又有“道”使万物获得统一原则的意思。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图文阅读>>>

探究“万物本原”的西方哲学

探究“万物本原”的西方哲学

对于西方传统哲学的产生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作为主流观念的理...

中国古人的生活背景决定中国哲学的基本走向

中国古人的生活背景决定中国哲学的基本走向

中国哲学也不是凭空产生的,中国古人的生活世界背景决定了中...

中国古代思想家讲的“道”究竟是什么意思

中国古代思想家讲的“道”究竟是什么意思

从一般的意义上说,道的含义是其原始的含义,即行走的轨迹,...

人类性思维方式与生活实践的思维方式

人类性思维方式与生活实践的思维方式

人类性思维方式与生活实践的思维方式,既是理解和把握中国哲...

研究西方哲学思想要突破各种地域性观念

研究西方哲学思想要突破各种地域性观念

突破西方的地域性观念以及各种地域性观念的局限,只能是在各...

为什么要提出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自我问题

为什么要提出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自我问题

在当今全球化的人类性世界历史中为何重视和强调民族性的文化...

重新理解中国哲学

重新理解中国哲学

哲学,作为思想观念的前提批判,不仅要对思想对象的思想前提...

阴阳五行学说简介

阴阳五行学说简介

五行说是讲宇宙构成的元素的,即认为世界万物是由水、火、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