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由“洞庭山”和“湘山”改名而得。
“君山”原叫“洞庭山”,据李思密云:“君山为神仙洞庭之一,以其为洞府之庭,故曰洞庭。”又据《博物志》载:“君山即洞庭之山。”而《荆州记》更是讲出了其叫“洞庭山”的原因:“君山上有道通吴之包山。今太湖亦有洞庭山,亦潜通君山,故得名耳。”《水经注》也有同样意思的记载。这就是说洞庭湖以洞庭山而得名,而洞庭山又和太湖洞庭山同名同姓。这样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真是“一分山色九分湖”。湖以山得名,山为湖增色。因君山不像洞庭湖那样波澜壮阔,更没有那么雄伟壮观。长此以往,洞庭山之名将被洞庭湖而湮没。再者太湖也有洞庭山,同名同姓没有自己的特色。因此,人们便以纪念忠诚坚贞爱情的“湘君…“湘夫人”而改名为“湘山”。据说这有两层意思,我国著名爱国诗人屈原被放逐到江南,诗人后来辗转流亡到洞庭湖区域,搜集了民间流传的关于二妃的故事,并以此为素材,写下了催人泪下的光辉诗篇《湘君》和《湘夫人》。一是为了纪念“湘君”“湘夫人”忠贞爱情的高贵品质;二是表示对屈原的深切怀念之情,因而将“洞庭山”改为“湘山”。这个名称改得贴切,体现了它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表达了深刻的含义。我们还可以从《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述秦王南巡“至湘山祠”和“伐湘山树”等史料证明了当时袭用“湘山”之称的习惯。
这个名称固然改得不错,久而久之,人们也嫌“湘山”之名仍有美中不足之处,于是便从民间传说和大量的历史故事中提炼了这个富有诗情画意的美名——君山。
君者,一是古代对帝王、诸侯的称呼;二是旧时对人的尊称。山名用君者,表达了人们对“洞府之庭”的“君山”的敬仰之情。凡与此有关的人都可以称得上君。二妃、秦王称“君”,理所当然;屈原称“君”,亦当之无愧。凡到这里来旅游观光的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君山自然风光美的神韵,而且可以吟诵有关君山的历代诗文,还可以赞叹和欣赏“君山”名称由来的神话般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