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杂谈 > 民俗文化 >

有酒相伴过清明:寒食与清明的饮酒习俗

来源:民俗文化  时间:2019-02-25 21:44:27

清明节与寒食节你能分清是哪天吗?其实清明节又与寒食节密不可分,有“清明的前一天为寒食节”和“清明与寒食同为一天”的两种说法。不管哪种说法正确,反正随着时代的变化,现代人是很难分清了。有关寒食节与清明节的话题,你可以参阅本站的另外两篇文章以加深了解:

清明节

清明祭祖与扫墓,往往使人追往抚昔,情怀难伸,所以无酒何以过清明?寒食与清明均是宜于饮酒遣怀的时节,古代诗人对此的咏吟颇多,诸如:“相劝一杯寒食酒,几多辛苦到春风。”自居易诗云:“寒食枣团店,春低杨柳枝。酒香留客住,莺语和人诗。”他还写道;“何处难忘酒,朱门美少年。春分花发后,寒食月明前。”杜牧更有著名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节

清明前为寒食,古时禁举火。禁火的习俗,有人说是为了纪念介之推,《荆楚岁时记》以为是周制,禁的时间长短先后不同,但始终在民间流传,每到这时大家都要吃几天冷稀饭。直到清明这天,才又重新举火,有热饭热菜可吃。因此借着祭扫,大家涌出城去,踏青的踏青,赏花的赏花,饮酒的饮酒,闹到红霞映水、月挂柳梢,才尽兴而归。

寒食节

据唐朝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在唐朝时,于清明节宫中设宴饮酒之后,宪宗李纯又赐给宰相李绛酴酒(酒酿)。清明节饮酒有两种原因:一是寒食节期间,不能生火吃热食,只能吃凉食,饮酒可以增加热量;二是借酒来排遣人们哀悼亲人时的愁绪。

清明节无论祭墓、踏青,均少不得酒。明朝刘侗《五杂俎》记:“南人借祭墓为踏青游戏之具,纸钱未灰,舄履相错,日暮,幡间主客无不颓然醉倒。”

三月里有古老的节日——上巳节,最早定在农历三月上旬,魏晋以后固定在农历三月初三。节日这天,人们在水边沐浴、采兰,后又演变为临水宴宾,所以“曲水流觞”成为上巳节的特有风俗。在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535年)的一次曲水流觞活动中,王羲之留下了举世闻名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

古时吴越有一个风俗,在寒食日这天用杨桐叶、冬青叶等树叶染饭,色青有光,吃了它,可以补阳气。现在则将麦青草捣烂,取青汁,和糯米粉做青团,每至三月踏青时,携而食之。

江西新建县有特产大塘清明酒,属于红酒类的保健酒。系用当地产的红壳早糯稻为原料,去壳后淘水浸透,用大木甑蒸熟成饭,再用井水淋透,待饭凉到一定温度,加当地制的好酒药,酿成甜酒;然后用大坛把酒酿酒糟装入密封,一年后加入自家酿制的米酒、糯米、饴糖或冰糖再密封,封藏时间愈长愈好。

此酒有明显的特点:其色由米黄变茶色再到红褐色,其状似胶浆牵丝,滴流冻滞,其香幽雅清纯,味醇而微甜,沁人肺腑。它同时具有药用价值,对肠炎、腹泻、贫血、筋骨损伤等有辅助疗效。据传,唐太宗李世民南巡到此,有人献清明酒供其享用,备受赞赏。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图文阅读>>>

习俗的来历、来源及形成基础

习俗的来历、来源及形成基础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受到自然周期性变化带来的各种制约和限...

民俗的特点、民俗文化的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民俗的特点、民俗文化的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民俗文化具有诸多特征,民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西南少数民族的自然崇拜习俗

西南少数民族的自然崇拜习俗

自然崇拜是贵州各民族原始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崇拜方式主要...

西南少数民族结亲仪式及其特点

西南少数民族结亲仪式及其特点

结亲是婚礼中最隆重的礼仪,它包括送亲、迎亲和婚仪三个方面...

少数民族诞生礼的信仰与禁忌

少数民族诞生礼的信仰与禁忌

(1)苗族。苗族认为告央乃掌管生命之神。婚后不育的妇女,是告...

西南少数民族婚礼的禁忌

西南少数民族婚礼的禁忌

(1)苗族。剑河县下岩寨苗族结亲不忌姓氏(指汉姓),只忌同宗...

我国不同地方的满月剃头习俗

我国不同地方的满月剃头习俗

在浙江绍兴一带,满月剃头时外婆家要送各色礼物,其中必有圆...

苏州地区婴儿满月的剃头习俗

苏州地区婴儿满月的剃头习俗

在江苏苏州民间,旧时习俗对小孩的剃头极为重视,十分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