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11月10日,邓小平在北方局党校整风动员会上的讲话中提到:“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的统治时间愈长,给予党和革命的损害也就愈大。”
文中提到的“党八股”一说出自八股文。八股文亦称“时文”、“制义”或“制艺”,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所规定的一种文体。
八股文起于北宋,但当时对文体并无规定。明朝初建,诏开科举,对制度、文体都有了明确要求,不过写法初无定规。明成化年间,逐渐形成比较严格的程式,此后一直沿用下来。
八股文是明清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明清时“科举”考试时写的八股文对内容有诸多限制,观点必须与“朱圣人”朱熹相同,极大地制约了丰富内容的出现。若有与之不同的观点则无法通过考试。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尤其是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的部分要求严格对仗,类似于骈文,书写难度甚高。
进入21世纪,八股文现象仍然存在。比如很多英语作文,采用固定的模板来写。甚至一些考试中,如果不采用推荐的格式和模板,阅卷老师就会对此作文打低分。还有学生毕业论文,很多理工科毕业格式都是固定的。如有些学校就要求学生写毕业论文“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背景知识,第三章理论基础,第四章实验设计,第五章实验结果,第六章结尾”。这也是八股文现象。
邓小平所说的“党八股”,是指革命队伍中某些人在写文章、发表演说或者做其他宣传工作时,对事物不加分析,只是搬用一些革命的名词和术语,言之无物、空话连篇,同八股文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