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杂谈 > 史学纵横 > 史学参考 >

古代契丹人的丧葬习俗

来源:史学参考  时间:2018-05-13 18:19:44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契丹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丧葬文化。《契丹国志》载:契丹人“父母死而悲哭者,以为不壮,但以其尸置于山树上,经三年后,乃收其骨而焚之,因置酒而祝曰:‘冬月时,向阳食;夏月时,向阴食;我若射猎时,使我多得猪鹿。’其无礼顽嚣,于诸夷最甚。其风俗与奚同。”将死者的尸首置于山树之上,实行的是树葬,这种葬俗的形成,是和契丹人当时渔猎生活相一致的。“经三年后,乃收其骨而焚之”,这是二次葬俗。二次葬实行的是火葬,其葬式是树葬和火葬的复合型。

契丹人认为把亲人的尸骨焚烧后,便能向天国升腾了,子孙这样做,便尽到了自己的义务,从“置酒而祝”的祝辞中看,是希望死去的亲人保佑自己,“我若射猎时,使我多得猪鹿”这样的企望,也正是契丹人渔猎生活的反映。

随着历史的发展,契丹人建立了辽朝,这时契丹人的丧葬习俗也发生了变异。《胡峤陷北记》载:“自入大山,行上余日而出,过一大林,长二三里,皆芜荑,枝叶有芒刺如箭羽。其地皆无草,兀欲时卓帐于此,会诸部人葬太宗。

自此西南行,日六十里,行七日,至大山门,两高山相去一里,而长松、丰草、珍禽、异兽、野卉,有屋室碑石,曰:‘陵所也。兀欲人祭,诸部大人惟执祭器者得人,人而门阖。明日开门,曰‘抛盏’,礼毕。问其礼,皆秘不肯言。峤所目见囚述律,葬太宗等事,与中国所记差异。”

由此可见契丹人此时王公贵族的丧葬习俗已有陵所墓地,已有极为特殊的葬仪,已有如“抛盏”等的特殊的祭墓仪式。但遗憾的是胡峤只是说“目见囚述律,葬太宗等事,与中国所记差异”,但究竟差异在何处,却语焉不详了。

近年来文物考古工作者对辽墓的发掘,也证实了此一时期契丹人上层贵族的丧葬习俗已是土葬,墓室的修造已有了一定的形制,葬具多用石棺,在石棺上有雕像的习俗。已有随葬的习俗,随葬品多有装饰华贵的马具,充分显示出契丹人崇尚骑射的生活内容。

从辽墓的发掘中,还有一个文化现象很值得注意,这就是辽墓中的壁画,如吉林库伦旗辽墓壁画出行图、辽宁锦西辽墓的画像石刻示意图、墓主人宴饮图,都有着很浓郁的民族特色。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图文阅读>>>

“五代十国”中的“十国”是哪十国

“五代十国”中的“十国”是哪十国

五代是代表该时段中的北方5个政权。可是,当时的南方则出现分...

三国时期形成联合抗曹局面的地理因素

三国时期形成联合抗曹局面的地理因素

在曹操统一北方后,意欲南下统一中国之时,南方益、荆、扬三...

地理条件在形成三国鼎立局势中起着重要作用

地理条件在形成三国鼎立局势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国这段群雄并立,相互征战的历史经《三国演义》这部古典小...

魏蜀吴三国鼎格局是如何最后形成的

魏蜀吴三国鼎格局是如何最后形成的

曹操南下荆州,促进了孙、刘两家联合对曹。赤壁之战,曹操的...

三国后期为什么北方能统一南方的吴、蜀

三国后期为什么北方能统一南方的吴、蜀

从占有的地域来说,魏占有全国13个州的9个州,而东吴只占3个,...

古玉门关与阳关的地理位置与现状

古玉门关与阳关的地理位置与现状

过去读诗时,每读到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和羌笛何...

晋商发展壮大的历史背景

晋商发展壮大的历史背景

晋商在我国明、清两代的商业活动中,特别是票号的发展中,起...

我国古代都城转移的方向及原因

我国古代都城转移的方向及原因

我国从秦汉开始,首都大多在现今的西安,而后逐渐东移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