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第一任皇帝是朱元璋,二任皇帝是其孙子朱允炆。建文帝朱允炆即位之后就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导致朝堂之上文官独大,武将地位低下。为了加强中央权力,他同时开始削弱诸封建藩王的权力,这就导致了他的叔叔们的不满。于是,燕王朱棣与朝廷进行了一场血腥的、持续三年的军事对抗,后来这场战争被掩饰而说成是“靖难之役”。最终,朱允炆失败,下落不明。
虽然朱棣起兵讨伐侄儿,夺得皇位不太合法,但他不愧为雄才伟略的皇帝。1402年,他登基称帝,改元永乐。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在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在西北设立哈密卫,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统一与完整。1421年迁都北京,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定都北京的汉人皇帝,奠定了北京此后500余年的首都地位。他组织学者编撰长达37亿字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他还派遣郑和前后七次下西洋,远达非洲东海岸,沟通了中国同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国家。在位期间明朝由靖难之后的疮痍局面发展至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史称“永乐盛世”。明成祖可谓功绩累累的一代雄主。
朱棣死后,传位其长子朱高炽(1378-1425).开始了明朝历史“高瞻祁见祐”的走势。明仁亲朱高炽只做了10个月的皇帝,年号洪熙。据说他的皇位是因为其长子朱瞻基(1398-1435)而保住的。瞻基继位,年号宣德。他是一个守成之主,国家治理得不错,不过没什么大作为。其特点是武功极高,曾亲征蒙古并在战场上手刃三名蒙古士兵。明宣宗朱瞻基在位十年,死后传位于名字中带“金”字旁的长子朱祁镇(1427-1464)。
朱祁镇9岁即位,年号正统。正统朝是明史上比较跌宕起伏的朝代。他亲征蒙古的瓦喇部落,结果在土木堡这个地方兵败被俘,史称“土木之变”。朱祁钰(1428-1457)被拥立为帝,改元景泰。明朝帝脉再次入旁支。景泰元年,瓦喇部落首领也先将朱祁镇释放回来,因朝廷已经有了新皇帝,所以他被软禁于南宫,名义上号称“太上皇”。景泰八年,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改元天顺,帝脉改入正统。
英宗的儿子,名字含水。长子初名朱见浚(1447-1487).1449年被立为皇太子。叔叔代宗即位后,他被废为沂王。但是上天好像垂青于他,此后不久先是被立为太子的朱见济早天,然后是著名的“夺门之变”,他的父亲夺回了皇位,他的太子之位也失而复得,他父亲将他改名朱见深。天顺八年,英宗皇帝去世,朱见深继承了皇位,成为明朝第八位皇帝,第二年改年号为“成化”。成化帝幼年坎坷,太子之位的废立差点让他丢了命,所以有点变态。他特别宠爱比自己大19岁的儿时保姆万贞儿。万氏从朱见深2岁起就陪伴其左右,在他人生中最黑暗的岁月里,一直守护在身边,始终如一,不离不弃,这也是朱见深一辈子对万氏都非常宠幸的最大原因。万贞儿年岁既长,担心失宠,但凡听到后宫妃子怀孕,立刻下药使其堕胎或死亡。成化皇帝知道这个事情,居然任由她,这样的纵容,几乎使成化皇帝绝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