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杂谈 > 史学纵横 > 史学参考 >

黄道婆与丁娘子布--元代棉纺织业的发展

来源:史学参考  时间:2018-11-26 21:12:54

棉花最迟是在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国的。相关资料显示,棉花的传入,至迟在南北朝时期,棉花大量传入内地,当在宋末元初,关于棉花传入中国的记载是这么说的:“宋元之间始传种于中国,关陕闽广首获其利,盖此物出外夷,闽广通海舶,关陕通西域故也。”

黄道婆

黄婆婆,黄婆婆!

教我纱,教我布,

两只筒子两匹布。

这是一首松江乌泥泾镇(今上海华泾镇)人民长期传诵的歌谣,歌谣中的“黄婆婆”就是元代对我国棉纺织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女纺织家黄道婆。

黄道婆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生活于13世纪中后期的宋末元初。她出生在乌泥泾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从小就给人家当童养媳。18岁那年,她受够了婆家的虐待,勇敢地逃出了家门,躲在一艘海船内跑到了海南岛的崖州(今海口市)。当时崖州黎族人民的棉纺织业较为盛行,技术也比较先进,黄道婆心灵手巧,身处其间,虚心学习,很快就掌握了全套的操作技术。

她在海南岛生活了30多年,大约在1295年- 1296年间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回来后,黄道婆见家乡的棉纺织技术还很落后,就把自己从崖州学到的先进技术传给家乡人民,并结合当地原有的丝麻纺织技术,做了改进和完善,使乌泥泾以及江南的棉纺织水平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改进纺织工具和提高生产技术两个方面。她改进、推广了擀、弹、纺、织生产程序中的一整套纺织工具,比如原来弹花用小竹弓和手指,非常费劲,她改用了大弓推击法;原来纺纱用单锭纺车,她改为三锭纺车,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在织染方面,她教会了人们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技术,使人们能织出各种美丽的图案。这使得乌泥泾的棉织业迅速发展起来,元末时,从事棉纺织业的民户已达1000多家,进而推动了棉花种植业和棉纺织业在全国的普及推广。

元以后,棉纺织业的工具又有了新的改进,出现了脚踏纺车和装脚搅车,用装脚搅车一人可干原来四人的活。弹棉的弓也从原来竹弓绳弦改为木弓蜡丝弦。棉纺织业日渐成为普遍的家庭副业和当时产量最多、销路最广阔的手工业。在黄道婆的家乡松江,几乎家家都纺纱织布,每天能生产上万匹棉布,所以明代时流传有“买不尽的松江布,收不尽的魏塘纱”之谚。

明代松江城东门外,有一位姓丁的妇女,纺织技术高超,织出的布细软精致,人们称她织的布为丁娘子布,有歌谣赞美道:

“丁娘子,为何人?织成细布光如银。”

这样,从14世纪开始,棉布就成了我国劳动人民主要的衣着用料。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图文阅读>>>

“五代十国”中的“十国”是哪十国

“五代十国”中的“十国”是哪十国

五代是代表该时段中的北方5个政权。可是,当时的南方则出现分...

三国时期形成联合抗曹局面的地理因素

三国时期形成联合抗曹局面的地理因素

在曹操统一北方后,意欲南下统一中国之时,南方益、荆、扬三...

地理条件在形成三国鼎立局势中起着重要作用

地理条件在形成三国鼎立局势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国这段群雄并立,相互征战的历史经《三国演义》这部古典小...

魏蜀吴三国鼎格局是如何最后形成的

魏蜀吴三国鼎格局是如何最后形成的

曹操南下荆州,促进了孙、刘两家联合对曹。赤壁之战,曹操的...

三国后期为什么北方能统一南方的吴、蜀

三国后期为什么北方能统一南方的吴、蜀

从占有的地域来说,魏占有全国13个州的9个州,而东吴只占3个,...

古玉门关与阳关的地理位置与现状

古玉门关与阳关的地理位置与现状

过去读诗时,每读到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和羌笛何...

晋商发展壮大的历史背景

晋商发展壮大的历史背景

晋商在我国明、清两代的商业活动中,特别是票号的发展中,起...

我国古代都城转移的方向及原因

我国古代都城转移的方向及原因

我国从秦汉开始,首都大多在现今的西安,而后逐渐东移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