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杂谈 > 史学纵横 > 史学参考 >

晋文公与“退避三舍”的故事

来源:史学参考  时间:2020-05-04 12:54:29

“退避三舍”是我国一句著名的历史成语。现在通常的意思,已经衍变为:有意退让和回避,以避免冲突,可是,这句话原先的历史含意,比上述解释要具体得多,包含着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晋文公

这句成语的原出处,是我国战国时期的著名史书《春秋左传》,见于鲁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年)条。这是我国古代著名战役城濮之战中的一件事,战争的双方,一个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另一个是春秋时另一强国楚国。

城濮在今天的山东鄄城西南。这次战争是晋、楚两大强国相互争取和胁迫在这一地区的小国曹、宋、郑等国成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争夺的结果,是晋、楚两国的直接兵戎相见。战争触发之前,双方曾经过多次讨价还价的谈判,在达不成协议后,于公元前632年,晋、楚终于在城濮一带陈兵。这是春秋时期一次大战。

退避三舍

这一年夏四月,双方正式大战前,晋文公命令自己的部下“退避三舍”。舍,是当时计量长度的单位,一舍相当于三十里,三舍等于九十里。为什么要退避三舍呢?这是晋文公为了实贱五年前对楚成王的诺言。

晋文公名重耳,年轻时因为晋国内乱,在各诸侯国流浪了十九年,当他逃亡在楚时,曾受到楚成王的优厚款待,在宴席上,为了表示谢意,晋文公曾发誓如果有朝一日回国取得大权,不幸又碰上了晋国和楚国打仗,在战时,晋方一定要预先让出战场“三舍”的地方。

五年后晋、楚间果真发生了战争,晋文公为了表示不失信于天下,便作出“退避三舍”的决定。这次战争的结果是强盛一时的楚军遭到了大败,晋军俘获了楚方战车百乘士卒千人以上,楚国大将子玉在败后也被迫自杀。

通过这次战争,晋国取得了霸主地位。而“退避三舍”一事,也成为我国流传了二千六百年左右的著名成语。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图文阅读>>>

“五代十国”中的“十国”是哪十国

“五代十国”中的“十国”是哪十国

五代是代表该时段中的北方5个政权。可是,当时的南方则出现分...

三国时期形成联合抗曹局面的地理因素

三国时期形成联合抗曹局面的地理因素

在曹操统一北方后,意欲南下统一中国之时,南方益、荆、扬三...

地理条件在形成三国鼎立局势中起着重要作用

地理条件在形成三国鼎立局势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国这段群雄并立,相互征战的历史经《三国演义》这部古典小...

魏蜀吴三国鼎格局是如何最后形成的

魏蜀吴三国鼎格局是如何最后形成的

曹操南下荆州,促进了孙、刘两家联合对曹。赤壁之战,曹操的...

三国后期为什么北方能统一南方的吴、蜀

三国后期为什么北方能统一南方的吴、蜀

从占有的地域来说,魏占有全国13个州的9个州,而东吴只占3个,...

古玉门关与阳关的地理位置与现状

古玉门关与阳关的地理位置与现状

过去读诗时,每读到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和羌笛何...

晋商发展壮大的历史背景

晋商发展壮大的历史背景

晋商在我国明、清两代的商业活动中,特别是票号的发展中,起...

我国古代都城转移的方向及原因

我国古代都城转移的方向及原因

我国从秦汉开始,首都大多在现今的西安,而后逐渐东移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