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外国势力不断涌入中国,清政府先是置五口通商大臣(先由两广总督后由两江总督兼任),办理对外交涉事宜。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设立一个能够大量出卖中国权益的机构来代替五口通商大臣,清廷迫于压力,初设抚夷局,1861年1月,刚刚发动政变上台的慈禧,为了争得洋人对自己的支持,就将抚夷局改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别称总署或译署,主管外交及通商等事务。
总理衙门设总理各国事务亲王、郡王、贝勒、总理大臣,总理大臣上行走。总理大臣以军机大臣兼任。王、大臣之下设总办章京、满汉各二人,帮办章京,满汉各一人,额外章京,满汉各八人。其下分设五股办理洋务:
英国股:掌对英、奥匈帝国的交涉、通商事务及海关课税。
法国股:掌对法,荷兰、西班牙、巴西四国事务及对教士、移民的保护和招用华工事宜。
俄国股:掌对日、俄两国的交涉,蒙古对俄贸易,中俄边界及海外留学生事务,
美国股:掌对美、德、意,比、瑞典、挪威、丹麦、葡萄牙等国的交涉及保护出洋华工诸事,
海防股:掌南,北洋海防、电信、铁路,矿务诸事。
随着清廷的不断洋奴化,总管对外事务的总理衙门权力越来越大,就是在这个衙门中,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出卖了众多的主权,也培养天字第一号的卖国贼。为英国谋得大量在华权益的英国公使威妥玛卸任回国之际,惯于卖国的老手、绰号叫“六洋鬼子”的恭亲王、总理衙门大臣奕沂,热情关注地送他一方印章,上面镌刻着“平生难逢知己人”。
正是奕诉这个宝贝,和他那些布满帝国主义世界每个角落的知己们携手合作,使得中国的殖民地化不断加深,在奕沂的经久不懈的努力下,总理衙门也不负帝国主义者之厚望,成为他们侵略中国、奴役中国的极其理想的桥头堡。
这个由帝国主义者一手扶植起来的衙门,受到了帝国主义者的高度重视。在《辛丑条约》中特别规定: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专门办理对外交涉亦即是出卖中国权益的事务。清政府遵旨办理,把残存下来的最后一层遮羞布——即总理人家事务的自大之名——也撕掉不要了。易名之后,地位权势不减往昔,班列六部之前,依然“卓有成效”地发挥着它的卖国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