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千多年青铜时代的探索,人们终于掌握了铁的冶炼技术,钢铁技术的普遍应用直接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幅度发展。生产力的提高直接影响了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的变革又引起了社会关系和阶级矛盾的变化,我们的祖先也就因此进入了封建社会,这个变化又回过头来影响到了兵器的发展,随着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逐渐形成,兵器也由青铜材质逐渐转化为钢铁材质。钢铁材质的兵器就这样登上了历史舞台,并占据冷兵器主导地位两千多年,直至火器成为人类的战争新宠儿。
铁兵器盛行的初期,刀枪剑棍等武器还没有占据冷兵器的主导地位,那时候人们仍然沿用青铜时代的武器,只不过材质发生了变化,由青铜变成了钢铁。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的军队已经开始使用钢铁武器,只不过那时候的冶铁技术并不发达,铁制兵器仍然处于过渡期,只有军队的首领和贵族才能装配一定数量的铁矛、铁戈。
到了汉朝,铁器开始大规模应用,这不仅表现在武器方面,就连农具都大规模地换成了铁制品,铁犁、铁锄的“身影”随处可见。随着汉朝盐铁官营政策的实施,军队的武器供给也得到了极大的保障,到了汉武帝时期,骑兵已经被称为“铁骑”,从刀枪到马具,一水儿的铁制品,汉家铁骑在全亚洲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也因为这些先进的装备而变得“钢钢的”。
冷兵器时代,除了刀枪剑棍这些主流兵器之外,许多样貌古怪的神兵利刃也被古代的军人和武士所运用,逐渐形成了中国传统的十八般兵器,据说古人有精通十八般兵器者则可成就武学大义。关于十八般兵器的说法历朝历代也各不相同,现在比较广泛认同的一种说法是: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戈、戟、牌、棒、枪、扒。另外,与十八般兵刃相对应的还有十八般武艺,谢肇浙《五杂俎》中对“十八般武艺”的具体内容作了记述:“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简、十三挝、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把、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打。”
明代施耐庵的水浒传中就对梁山好汉大加推崇,说他们“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十八般武艺,种种高强”,细数一下梁山好汉的趁手兵器,这108人也的确包揽了十八般兵刃。
我国古代的战争发展可以说是随着兵器发展一起进步的,不同的兵器就会配合不同的战阵,不同的战法。到了宋代以后,兵器不单影响军队,而且对民间“武林”“江湖”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类似“铁刀门”“金枪派”“五岳剑派”等以武器命名的武林门派也大肆兴起,纵览我国古代武器发展史,冷兵器的研发与应用可以说一直领先于西方各国,为什么没有将这份优势一直延续,那就值得人深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