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华夏文明从肇始时期起,文明中心就没有改变过。“中国”总是在渭河流域的黄土高原上,汉字首先出现在哪里,那里的“方言”会不断变动吗?显然不会。据研究,中国语言学曾经受过两次大的外来文化影响,发生过两次变迁。
第一次是受印度梵文的影响,产生了音韵学。由于汉字是“表意”文字,非拼音文字,所以音韵学一直未能产生,直到东汉末,印度佛教传入后才兴起。佛教僧徒译经时,传入梵文拼音法,直接启发,汉族人民创造音读反切法(以上字声母与下字韵母合在一起,拼出被切字的读音)。反切法比以往直音法大大前进了一步。
另外,佛教徒读佛经很讲究声音的高低抑扬,从而又启发人们提出“四声”之说(即平、上、去、入)。音韵学的产生极大地丰富了语言学本身,并大大推动了中国文学、唐诗、宋词、元曲的发展。
第二次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到解放前这段时间,受西洋文化的影响,在中国产生了语法学。汉语语法比较简单,古汉语句法可以通过熟读来领悟。它本身决定了语法不发达。
直到1898年马建忠模仿拉丁语语法创作了《马代文通》,中国才出现了第一部真正语法学著作,稍后又有黎锦熙借鉴英语语法作了《新著国文语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