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人的丧葬习俗的历史传承是很特殊的,古书典籍中的记载不多,我们考察其丧葬文化,不仅要依靠散见于古书中的记述,同时尤其要重视考古发掘和实物的研究。
《渤海国志-属部列传》中载:“渤海武王之世,斥大土宇,东北诸夷畏而臣之。九传至宣王,讨伐海北诸部,开大境宇。盖东北诸夷,始则臣事,继则半就夷灭者也。兹考其属部有五:曰黑水部、曰拂涅部、曰虞娄部、曰越喜部、曰铁利部。”其实,这些属部和渤海都同属于勿吉,也就是说,是同属一个族系的。正因如此,我们从属部的丧俗,也就能考见渤海的丧葬文化。在《渤海国志-属部列传》中对黑水棘靼的丧俗有这样的记载:“死者穿地埋之,以身衬土,无棺殓之具,杀其乘马于尸前设祭。”“穿地埋之”这是实行土葬,“杀其乘马于尸前设祭”,可见马在渤海人生活中的地位。从葬具上看,不用棺殓之具,这和汉族的丧葬习俗是很不同的。
这样的葬俗是平民百姓的,王公贵族的葬俗与此大不相同。这在对渤海古墓的发掘中可以得到证明。在渤海上京龙泉府的外城北门向北走,约6公里处有座三灵坟,从古墓四周的许多渤海时期的砖瓦残片、残瓦当以及经过凿琢的四个圆形础石来看,可以断定是渤海墓葬,传说是国王墓,也有说是王后或公主墓。这座古墓占地南北长20米,东西宽14米,墓内的结构分墓室和墓道两部分,墓室南北长4米,东西宽2.19米,高约1米。墓的四壁全是用玄武岩石条叠砌而成的,墓顶是巨大的石板石,压在条石之上,极为坚固,风格特异。从“穿地埋之”到用石修造墓室,这里既能看到渤海葬俗的历史传承,又能看到其历史的变异性。
渤海人用石头来修造墓室,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文化现象,近年来文物考古工作者对渤海墓的发掘和研究,使这一文化内涵显得更清楚了。例如,王承礼在《敦化六顶山渤海墓清理发掘记》中,有这样记述:1949年和1959年两次共清理墓葬1 1座,按其形制可分为石室墓和石棺墓两类,以石室墓为多,石棺墓为1座。那么石室墓的形制是怎样的呢?其墓葬规模都比较大,均有封土覆盖,石室墓中最大的一座现存封土直径达72米。墓室皆修于地面之下,作方形或长方形,以长方形玄武岩和熔岩石块砌筑,一般长、宽各在2.5-3.5米,均为南向,并在墓室南壁设置通道。墓室四壁以长40-50厘米、厚15-25厘米不规则石块逐层平砌而成,壁面比较平齐,大多数墓的四壁均涂抹厚约2厘米的白垩土,现大部分已经剥落,通道修于南壁中央,石砌两壁,上以大石板盖顶,一般长2米左右,通道外口以大石块封堵。通道外接墓道。部分墓底铺抹白垩土,厚2厘米。个别墓葬用长方形素面砖铺地。
渤海人在墓葬中为什么对石头如此偏爱?这是源于对灵魂的崇拜。在日常生活中,渤海有用石砌墙脚的习俗,有用石头来建居所的习俗,人死以后,认为灵魂不灭,仍像生前一样生活,墓室也就是人死后的居所,正因如此就出现了石室封土墓这样的墓葬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