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慎人在两汉时被称为“挹娄”,到南北朝时被称为“勿吉”,《魏书》中说勿吉国即古肃慎国也。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变化,勿吉人对待个体死亡更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
《魏书•列传第八十八》载,勿吉人其父母春夏死立埋之,冢上做屋,不令雨湿。若秋冬以其尸捕貂,貂食其肉,多得之。从这一记述看,勿吉人是相信灵魂不灭的,认为人死了其灵魂仍像生前一样活着,所以要在死者的冢墓上做屋,其用意是以此遮蔽风雨,其实恐怕还不止于此,在死者冢墓上建有“屋”,这是带有祭堂性质的,这一葬俗是很值得注意的文化现象。
勿吉人其父母若在春夏死,可能是因天气热,怕尸体腐烂,便马上埋掉,是实行土葬,但令人奇怪的是当父母是秋冬死时,可能是天冷,尸体便于保存,于是不但不马上埋掉,还用父母的尸体来捕貂,竟然是“貂食其肉,多得之”。勿吉人这一丧葬习俗正显示出其尚处于渔猎阶段的本来面貌。
在勿吉人看来,人的灵魂和肉体是两回事,人的死亡,是肉体的死亡,灵魂可以和肉体游离,灵魂是不灭的,在死者冢上做屋,这正是对死者灵魂的崇拜。灵魂已离开了死者的尸体,对尸体的处置和安排,就是另一回事了。因为勿吉当时所处的是以渔猎为主的经济层面,所以用父母的尸体捕貂,是和其渔猎经济相一致的,不认为这是对父母的不敬,正相反,以此捕貂能多得之,认为这是父母对子孙的庇佑。
勿吉人的丧葬习俗既粗犷而又原始,有着北方民族的强烈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