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杂谈 > 史学纵横 > 史学参考 >

先秦的宗庙祭祀活动,“四时之祭”最重要

来源:史学参考  时间:2019-06-23 17:08:48

先秦的宗庙祭祀活动甚多。如“殷祭”“四时之祭”“月祭”等。“殷祭”,是古代规模盛大的宗庙祭礼。它是指每五年举行一次祖庙大祭(又称谛祭)和合诸祖神主的大合祭(亦称袷祭)。《公羊传•文公二年》:“五年而再殷祭。”注:“殷,盛也,谓三年袷,五年補。谛所以异于袷者,功臣皆祭也。”

“四时之祭”,按《礼记•王制》的说法,即春目祢,夏谛,秋日尝,冬目。”注:“此盖夏、殷之祭

名。周则改之,春日祠,夏曰构。”夏祭亦称“”,如《谷梁传•桓公八年》:“己卯丞。”注:“夏祭日瀹。”《诗•小雅。天保》:“論祠示尝。”《传》:“春日祠,夏日爚,秋日尝,冬日水。”可见,春祭和夏祭在先秦时代的名称不太一样。

至于“月祭”,还有“告朔”、“视朔”,均是一天之内在宗庙祭祀的活动。《周礼•春官•太史》:“颁告朔于邦国。”天子每年季冬以明年朔政分赐诸侯,诸侯受而藏于祖庙。诸侯於月初祭庙受朔政称告朔。《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忾羊。子日: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宋朱熹《集注》:“告朔之礼,古者天子常以季冬颁来岁十二月之朔于诸侯,诸侯受而藏之祖庙。月朔,则以特羊告庙,请而行之。”

可见,诸侯每逢月朔(阴历初一),就宰杀一只羊,亲临告祭宗庙,称之为告朔。《左传•文公十六年》:“夏五月,公四不视朔。”疏:“告朔谓告于祖庙,视朔谓听洽月政。”由此可知,天子、诸侯在告朔之后,必须治理政事,这叫做“视朔”。而视朔之后再祭于诸庙,称之为“月祭”。

月祭”又称“淬”。《艺文类聚•祭祀篇》引《说文》:“月祭”及以上叙述的各项宗庙祭祀活动,都有一整套繁琐的仪节,一般要由精通礼仪的“大相”、“小相”来拒任赞礼和司仪的工作。由卿、大夫担任赞礼工作的叫大相,由士担任赞礼工作叫小相。

天子、诸侯凡外出,或遇有会盟、出师攻伐等大事,出行前都要祭告祢庙,或者一并祭告太祖庙,并派遺祝史祭告其余的宗庙;返回,又需亲自祭告于庙,这叫做“告庙”。

据《左传•柜公二年》记载,“凡公行,告于宗庙;反行,饮至、舍爵、策勋焉,礼也。”意谓凡是国君出去,要祭告于宗庙;回来,祭告宗庙,宴请臣下,互相劝酒,把功勋写在简册上,这是合于礼的。又汉班固《白虎通•巡狩篇》:“王者出,必告庙何?孝子出辞反面,事死如事生。”又如《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庄宗受[三矢]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这些事例,均说明古代的天子、诸侯凡遇任何大事都必须“告庙。”可见,宗庙不仅是王权统治的精神支柱,而且是国家权力的重要标志。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图文阅读>>>

“五代十国”中的“十国”是哪十国

“五代十国”中的“十国”是哪十国

五代是代表该时段中的北方5个政权。可是,当时的南方则出现分...

三国时期形成联合抗曹局面的地理因素

三国时期形成联合抗曹局面的地理因素

在曹操统一北方后,意欲南下统一中国之时,南方益、荆、扬三...

地理条件在形成三国鼎立局势中起着重要作用

地理条件在形成三国鼎立局势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国这段群雄并立,相互征战的历史经《三国演义》这部古典小...

魏蜀吴三国鼎格局是如何最后形成的

魏蜀吴三国鼎格局是如何最后形成的

曹操南下荆州,促进了孙、刘两家联合对曹。赤壁之战,曹操的...

三国后期为什么北方能统一南方的吴、蜀

三国后期为什么北方能统一南方的吴、蜀

从占有的地域来说,魏占有全国13个州的9个州,而东吴只占3个,...

古玉门关与阳关的地理位置与现状

古玉门关与阳关的地理位置与现状

过去读诗时,每读到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和羌笛何...

晋商发展壮大的历史背景

晋商发展壮大的历史背景

晋商在我国明、清两代的商业活动中,特别是票号的发展中,起...

我国古代都城转移的方向及原因

我国古代都城转移的方向及原因

我国从秦汉开始,首都大多在现今的西安,而后逐渐东移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