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杂谈 > 史学纵横 > 史学参考 >

古代的车(包括战车)是由哪些主要部件组成的

来源:史学参考  时间:2019-09-01 09:27:31

古代车上的部件较多,这里介绍几种主要的。车厢部分叫车舆,车厢的两侧立着木板或栏杆可以凭倚的叫做辅。车厢的长度据孔颖达说:“四尺四寸而三分。”车厢前边“横一木,下去车床三尺三寸,谓之为式;又于式上二尺二寸横一木,谓之较,较去车床凡五尺五寸。於时立乘,若平常则凭较,故诗云‘倚重较今’是也”。

古代的车

式就是轼,可见轼离车床约七十厘米(周制每尺约二十三厘米),轼上还有一横木叫做较,平时站着而乘车时就靠着较,较离车床约一点三米,正好依靠。不过“较”在古书中不常见,“轼”则常见。古人乘车时,如果遇到需要尊敬的人,就要手扶轼,俯身低头表示礼貌。《史记•魏世家》载:“(魏文侯)客段干木,过其闾,未尝不轼也。”

古人从后边登车,车后边的板或横木上有一缺口,是登车处。车上有一根绳,供人们上车时用手拉,叫绥。《礼记•檀弓上》载:

古代的战车

鲁庄公及宋人战于乘丘,果贲文御,卜国为右,马惊败绩。公队(坠),佐车(副车)授绥。鲁庄公因马惊从车上掉下来,后边保护他的副车上的人便把绥递给他,让他拉着绳子上车。古人的一举一动都有礼的要求,上车也有讲究。所以《论语•乡党》中说:“升车必正立执绥。”上车拉绳子时身体还要保持端正的姿势。

车辕是一根直的或稍曲的木杠,又叫辅,既可起掌握行车方向的作用,又可起传动的作用。后端连在车轴上,前端上拴着一根横木叫轭,又叫衡(横)。古代马脖子上套的皮圈也叫鞅子,即今天的马套包。轭和辕连接处有销子,大车的销子叫鞔,小车的销子叫轨,销子拔掉,辕和轭失去联系,车就无法行走。《论语•为政》上说:“大车无辊,小车无轨,其何以行之哉?”即指此。

车轮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围在外框的部分叫辋,正中间的部分叫毂,毂的中间有孔,车轴就贯穿在孔中。车毂较长而露在外面,所以古人在形容车多时往往用“车错毂击”这个词,《史记•苏秦列传》中说:“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楚辞•国殇》中有“车错毂兮短兵接”的诗句,都是表示车辆之多和战斗的激烈。连接车辋和毂的长木条叫辐条,成放射状排列,故“辐辏”和“辐射”二词都是由辐条安装的形状引申出来的。一般的车都是三十根辐条,《老子》说:“三十辐,共一毂。”但据出土实物考察,战车上的辐条一般为十八至二十根。车轴穿过车毂还要出去一部分,叫做辖,辖里再插上一个铁销子,才能挡住车毂,使车轮不能脱落,这个销子叫辖,现代汉语统辖、直辖等词即源于此。把辖取下车便无法行走,古人留客多把车辖摘下。《汉书-陈遵传》说:“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古车车毂较长,达四十厘米,再加上辖,长十三点五厘米,总长度为五十三点五厘米。这样就可以起到稳定车的作用,增加安全感,但有时也碍事。《史记•田单列传》载: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图文阅读>>>

“五代十国”中的“十国”是哪十国

“五代十国”中的“十国”是哪十国

五代是代表该时段中的北方5个政权。可是,当时的南方则出现分...

三国时期形成联合抗曹局面的地理因素

三国时期形成联合抗曹局面的地理因素

在曹操统一北方后,意欲南下统一中国之时,南方益、荆、扬三...

地理条件在形成三国鼎立局势中起着重要作用

地理条件在形成三国鼎立局势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国这段群雄并立,相互征战的历史经《三国演义》这部古典小...

魏蜀吴三国鼎格局是如何最后形成的

魏蜀吴三国鼎格局是如何最后形成的

曹操南下荆州,促进了孙、刘两家联合对曹。赤壁之战,曹操的...

三国后期为什么北方能统一南方的吴、蜀

三国后期为什么北方能统一南方的吴、蜀

从占有的地域来说,魏占有全国13个州的9个州,而东吴只占3个,...

古玉门关与阳关的地理位置与现状

古玉门关与阳关的地理位置与现状

过去读诗时,每读到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和羌笛何...

晋商发展壮大的历史背景

晋商发展壮大的历史背景

晋商在我国明、清两代的商业活动中,特别是票号的发展中,起...

我国古代都城转移的方向及原因

我国古代都城转移的方向及原因

我国从秦汉开始,首都大多在现今的西安,而后逐渐东移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