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中的文房四宝之一。文房四宝为“笔、墨、纸、砚”,“墨”本为墨条,需要在“砚”上以水磨开,然后以“笔”蘸“墨”,写于“纸”上。中国最早的砚台是什久时候产生的?它和我们现在使用的砚台有何区别呢?
1980年,我国考古学家在陕西省临潼县姜寨的一处遗址中,发现了一套用来彩绘的工具。其中有一砚,砚有盖,砚面微凹,凹处并有一根石质磨杵,砚旁留存数块黑色颜料。由于这处遗址归属于母系氏族时期的仰韶文化,故这方砚台的年龄已超过了五千个春秋。
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的秦墓中,发现了石砚和研石各一件,是由鹅卵石加工制成的。这时的砚与后世的砚相差不大。
汉代由于发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砚上研磨,故不须再借助磨杵或研石来研天然或半天然墨了。如此看来,磨杵或研石经过史前及夏商周共三千多年的漫长跋涉,才逐渐消隐,尽管今天已不为所用,但其为传播文化立下的功绩仍不可没。
汉代由于纸的发明,使制砚工艺得到较大发展,砚台上甚至出现了雕刻纹饰。从此以后,砚台步入传统的书画艺术行列,品种日益增多,至魏晋时期就有瓷砚、铜砚、银砚、漆砚、铁砚等。
唐代,有端石、歙石等精制宝砚。宋代雕砚工艺有进一步发展,宋人把端砚、歙砚、洮河砚以及红丝石砚列为四大名砚。后因红丝石停采,于是澄泥砚便被列为四大名砚之一。
明清时期,特别是清朝,由于皇帝的喜爱和推崇,砚的雕琢更加精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