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杂谈 > 哲学思想 >

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模式

来源:哲学思想  时间:2020-02-19 14:34:05

儒家“天人合一”是指把宇宙人生或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都看做相互联系、和谐、平衡的有序运动的一种思维模式。儒家以“内圣外王”为人格理想,而“内圣外王”的极至则是“天人合一”。从某种意义上说,“天人合一”代表了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和最高境界,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和境界,成为历代儒家的思想模式。

传统儒学以“究天人之际”为最大学问,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不仅关涉人与白然的关系问题,而且把天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思考,把宇宙本体与社会人事及人生价值密切相联。儒家这种“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方式在儒学发展历史上存在三种模式。

一是从孔子到荀子直至刘禺锡倡导的自然论“天人合一”模式。孔子提出“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这里的“天”已不是商周时流行的具有独立人格的神的存在,而是一种最高的客观意志,是自然社会的主宰。他提出“知天命”、“畏天命”等一系列命题,即是要求人们顺应自然社会的客观规律。荀子则进一步提出“天人相分”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唐代刘禹锡则较系统地阐述了天与人“交相肚”、“还相用”的理念。当然,荀子、刘禹锡也并不否定天与人有统一的关系。

二是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有神论“天人合一”模式。他把“天”神秘化,“天”成为有意志、有目的、有道德属性的最高主宰,具有了“神”的灵性,他的神学他的“天人相类”与“天人感应”学说,旨在寻求天人的和谐统一,维持现存的社会秩序。

三是从孟子直至宋儒所开创的心性论“天人合一”模式。孟子提出:“尽其心者,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在他看来,天道即是“仁”与“人”的统一。人只要能保存本心,涵养善性,也就与天道相通,融为一体了。宋儒发扬光大了孟子的心性论学说,宋明理学中的天道主要是“理”和心性。从张载正式提出“天人合一”这个命题,到二程的“天人本无二”,直到王阳明的“万物一体”,在他们看来,人只要把自己内在的德性发扬出来,就能与大道合而为一了。《中庸》中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传统儒学以追求“天人合一”为至高境界,从孟子的“天人相通”,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至宋明理学家的“天人一体”,无不表现出“天人合一”的趋向,并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图文阅读>>>

探究“万物本原”的西方哲学

探究“万物本原”的西方哲学

对于西方传统哲学的产生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作为主流观念的理...

中国古人的生活背景决定中国哲学的基本走向

中国古人的生活背景决定中国哲学的基本走向

中国哲学也不是凭空产生的,中国古人的生活世界背景决定了中...

中国古代思想家讲的“道”究竟是什么意思

中国古代思想家讲的“道”究竟是什么意思

从一般的意义上说,道的含义是其原始的含义,即行走的轨迹,...

人类性思维方式与生活实践的思维方式

人类性思维方式与生活实践的思维方式

人类性思维方式与生活实践的思维方式,既是理解和把握中国哲...

研究西方哲学思想要突破各种地域性观念

研究西方哲学思想要突破各种地域性观念

突破西方的地域性观念以及各种地域性观念的局限,只能是在各...

为什么要提出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自我问题

为什么要提出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自我问题

在当今全球化的人类性世界历史中为何重视和强调民族性的文化...

重新理解中国哲学

重新理解中国哲学

哲学,作为思想观念的前提批判,不仅要对思想对象的思想前提...

阴阳五行学说简介

阴阳五行学说简介

五行说是讲宇宙构成的元素的,即认为世界万物是由水、火、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