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500米深再向下便进入了一个比较平坦的地区,一般可达4000米深。它占洋底面积的5%,宽度从100公里到1000公里,特别是在大河流的三角洲外围,如印度河、恒河、亚马孙河、刚果河,密西西比河三角洲附近都有这样一个广阔地带。这个地带好象给大陆坡镶了一道宽宽的衣裾,被人们称为“砂砾大陆裾”。
越过大陆裾就进入了广漠的大洋盆地。这里的深度在4000米到6000米之间,占洋底面积的15%。大洋盆地大部分地区地形平坦,但也有深深裂开的海沟、起伏较小的海底高原、狭长蜿蜒的海脊、突然隆起的海隆、孤立的海山,凹下的海槽……。这些起伏的变化说明我们的地球在演化中经历了多么不平凡的岁月。
从海洋底部的沉积物来看,海岸带地区是一眼看得清的,不必多讲。大陆架上主要躺着河流从大陆上带来和波浪冲蚀下来的东西,如大石块,砂石、卵石、砂、细泥。它们离岸愈远颗粒愈小,有规律地排列着。大陆坡、大陆裾的沉积物都是以陆屑软泥和生物软泥为主。
在大洋盆地,由于那里深度大,压力大(每10米深增加1个大气压),在4000—5000米深处,压力达到400—500个大气压,生物骨骼在向下沉降时由于愈来愈大的海水溶解作用,在大洋盆地就看不见石灰质的沉积物,剩下的只有硅质沉积物——硅质软泥、放射虫软泥和火山灰在强大的压力下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深海沉积,一种呈深红色的粘土。
由浅入深,直接观察海底是人们久已向往的美梦。人们制造了潜水服,也不过潜3.30—40米。又发明制造了潜水艇,下潜深度达到300—400米。本世纪五十年代的潜水球突破了千米大关,向深海挺进。后来,人们又发明了深潜器,在本世纪六十年代,人类终于突破了万米大关;
我们相信,伴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海洋深处的景色将会完全展现在人们眼前。海底的旅行将成为一项十分吸引人的旅游事业。浅海海底的村镇将作为步入深海的转运站,让人们稍事休息后,步入更迷人的幽暗宫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