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杂谈 > 史学纵横 > 史学参考 >

清朝人口过快增长所导致的流民与游民现象

来源:史学参考  时间:2018-11-28 18:37:02

在古代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医疗卫生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以及战争频繁等原因,总体上人口增长率是相当缓慢的。从西汉的5000多万增长到明代1亿多,花去了一千五六百年的时间,那时候,人口的增长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到了18世纪,人口却有如脱缰的野马,以惊人的速度急剧膨胀起来。

清初顺治年间,全国人口大约是七八千万,康熙末年(1661年)达到1. 2亿,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为3.1亿,嘉庆十六年(1811年)是3 .6亿,道光时突破4亿,咸丰元年(1851年)达到4.3亿。在近200年的时间里,人口增长了5倍多,年均增长率为2. 4%左右,这一速度在现代社会也是十分惊人的。

与此同时,全国的耕地面积却只增加了不到一倍,人均耕地面积不断下降,使社会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既然土地不能满足他们的衣食所需,而他们又身有余力,流民和游民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所谓流民是指因战争、饥荒、赋役压迫过重、失去土地、生活无着等原因而背井离乡,到异乡寻求生存之路的人。游民则为没有固定职业,游荡在城乡各地的社会闲人。当时流民的规模是空前的,有的是临时性的,比如在灾荒之年外出就食,灾后或被政府遣返,或自行返回;也有的是长期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的,主要是由人口稠密的地区流向边远地区及内地的山区、丘陵等尚可开垦之地,以及农村或相对落后地区流向中心发达城市及周边地区。清代四川、东北、台湾等地区,人口增长了几十倍,这显然是由于大量流民移居造成的。

另外,在皖、浙、苏、赣的丘陵山地和川、陕、鄂边境的大山中,出现了众多前来开山垦种的流民,因刚到新地区,尚未建立牢固居室,只能搭盖棚屋栖身,所以被称为棚民。他们遍布山谷,人数众多,雍正时,浙江衢州一地的棚民就多达数万人,而川陕边境的山区,有百分之八九十是外来人口。

一些工商业发达地区,比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云南矿区、景德镇、临清等地,也吸引了大批流民涌入,并吸收了相当多的劳动力从事工商业活动,像当时的中心城市苏州,常常有成千上万的饥民前来就食。城市居民中外来人员多,所以时人往往用“五方杂处”来形容人员来路的复杂。

流民中,有些重新回到了故地,有些则在异地找到了新的生存之路。不过人口的过快增长也使大量的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衣食无着,四处游荡,或从事像扛抬负重、扫地拾秽、行乞索食之类被当时的社会所不屑的工作,成为游民。

人口的膨胀导致了社会上大量流民和游民的产生,他们一方面对山地、丘陵和边远地区的开发,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一些新兴行业的兴起等等,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对山地、丘陵无节制的开发,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社会大量无业贫民的存在,促使了基层民众生活的贫困化,当时秘密社会十分盛行,民众的反抗运动日渐增多,给社会治安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图文阅读>>>

“五代十国”中的“十国”是哪十国

“五代十国”中的“十国”是哪十国

五代是代表该时段中的北方5个政权。可是,当时的南方则出现分...

三国时期形成联合抗曹局面的地理因素

三国时期形成联合抗曹局面的地理因素

在曹操统一北方后,意欲南下统一中国之时,南方益、荆、扬三...

地理条件在形成三国鼎立局势中起着重要作用

地理条件在形成三国鼎立局势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国这段群雄并立,相互征战的历史经《三国演义》这部古典小...

魏蜀吴三国鼎格局是如何最后形成的

魏蜀吴三国鼎格局是如何最后形成的

曹操南下荆州,促进了孙、刘两家联合对曹。赤壁之战,曹操的...

三国后期为什么北方能统一南方的吴、蜀

三国后期为什么北方能统一南方的吴、蜀

从占有的地域来说,魏占有全国13个州的9个州,而东吴只占3个,...

古玉门关与阳关的地理位置与现状

古玉门关与阳关的地理位置与现状

过去读诗时,每读到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和羌笛何...

晋商发展壮大的历史背景

晋商发展壮大的历史背景

晋商在我国明、清两代的商业活动中,特别是票号的发展中,起...

我国古代都城转移的方向及原因

我国古代都城转移的方向及原因

我国从秦汉开始,首都大多在现今的西安,而后逐渐东移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