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传入中国后,入教人数众多,而僧尼人人都有自己的法名。法名作为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以不同于俗名的明显特征,在社会交往中引人注目。
皈依佛祖,削发为僧,是人生道路的根本转折。摒弃俗名,启用法名,意味着新生活的开始,是非常庄严的事情,必须通过一套严格的仪轨。《水浒传》第四回描写鲁智深在五台山文殊院受戒得名的过程,十分形象生动:
长老选了吉日良时,教鸣鸿钟,击动法鼓,就法堂内会集大众。整整齐齐五六百僧人,尽披袈裟,都到法座下合掌作礼,分作两班。……行童引鲁达到法座下。维那教鲁达除了巾帻,把头发分做九路绾了,拥揲起来。……
长老在法座上道:“大众听偈”。念道:“寸草不留,六根清净。与汝剃了,免得争竞。”长老念罢偈言,喝一声:“咄,尽皆剃去!”净发人只一刀,尽皆剃了。
首座将度牒呈上法座前,请长老赐法名。长老拿着空头度牒而说偈曰:“灵光一点,价值千金。佛法广大,赐名智深。”长老赐名已罢,把度牒转将下来。书记僧填写了度腱,付与智深收受。长老又赐法衣袈裟,教智深穿了。……大小职事僧人,备有上贺礼物。监寺引鲁智深参拜了众师兄师弟,又引去僧堂背后丛林里选佛场坐地。
佛数不允许僧尼结婚,所以,佛教徒都是“出家人”。“出家”之前,他们都有俗名。比如:
唐朝僧人一行,俗名张遂。河北巨鹿人,21岁从荆州景禅师出家。后从普寂学禅,从善无畏、金剐智学密法。
明末僧人真可,俗姓沈,号达观。17岁出家,游五台、燕京,后移浙江径山寂照寺。
明末禅宗僧人法藏,本姓苏,号汉月。江苏无锡人,15岁出家。从密云受禅法。后著《五宗原》,反对其师的宗旨。
近代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又名文涛,号息霜。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
出家的僧人,看破红尘,六根清净,本来的姓名连同世间的烦恼一并摒弃。所以日久天长,他们的俗名往往被人遗忘,只留下曾经用过的姓氏。唐僧人弘忍,本姓周;神秀,本姓李;义净,本姓张;慧能,本姓卢;鉴真,本姓淳于。宋僧人宗呆,本姓奚;道济,本姓李;道隆,本姓冉。元僧人一宁,本姓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