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杂谈 > 史学纵横 > 史学参考 >

清朝文字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来源:史学参考  时间:2020-02-22 13:44:29

清朝文字狱是很出名的,那么,清朝文字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其实,早在顺治年间就有文字狱了:当时有人发现坊间刻印的书籍纪年未用顺治年号,便上疏告发,称“悖谬荒唐”.“逆罪犯不赦之条”.于是当事人一一被朝廷法办。

清朝文字狱

不用本朝年号,已该惩处,而袭用前朝年号,更是罪不容赦。庄廷斑作《明史辑略》,被吴之荣检举不奉清朝正统、而用南明的隆武、永历年号。结果酿成千人被枉杀的大冤案。康熙年间,戴名世《南山集》一案,因书中“将本朝年号删除,写入水历”,罪当“大逆”。不仅如此.由《南山集》所提及的《滇黔纪闻),又牵出《滇》书作者方孝标。刑部称“方孝标身受国恩,草祟弘光、隆武、永历年号,大逆已极”。方孝标其时已死,案件仍祸及其子孙。

清朝文字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汉字特殊的结构形式,也为姓名“文字狱”的制造者提供了“创作”的“灵感”。雍正四年(1726年),查嗣庭以礼部左待郎身份出任江西典试正考官,出题“维民所止”。该题的出处是(诗经•商颂•玄鸟》中的“邦能千里,维民所止”——京城附近千里之地,都是百姓聚居之处。但是,有人告发,说“维民所止”就是“去雍正头”——“雍”去头为“维”,“正”去头为“止”。雍正帝下令严查,试题中果然“问题多多”。除上题之外,还有;

《易经》次题:“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

《易经)三题:“其旨远,其辞文。”

《诗经)次题:“百室盈止,妇子宁止。”

很明显.这三题的本义是要求应试者歌颂当朝政治清明、民众富裕、社会安宁,丝毫没有影射攻击的意思。但是,在已戴上有色眼镜的雍正皇帝眼中,这些题目实在是恶毒之极,他说:

去年正法之汪景棋.其文稿中有《历代年号论)一篇,敢为大逆不道语,指“正”字有一止之象,引前代如正隆、正大、至正、正德、正统年号,凡有“正”字考皆非吉兆。……今查嗣庭所出经题,前用“正”字,后有“止”字,而《易经)第三题用“其旨远,其辞文”.是其寓意欲将前后联络.显然与迂景棋悼逆之语相同。

查证历史,以上使用“正”字年号的君:

正隆——金海陵王,死于非命;

正大——金哀宗,亡国之君;

至正——元惠帝,亡国之君;

正统——明英宗,土木堡一役兵败被俘;

正德——明武宗,昏职且无后。

这就“充分证明”了“正”有“一止之象”。“正”被离折“一止”,恰似人被斩首。经过这样一番“分析”,‘维民所止”就是要“去雍正头”的说法,便更是查有实据了。既然查嗣庭服敢“去雍正头”,那么雍正当然要去他的头。雍正五年(1727年),查嗣庭死于狱中,被戮尸栗示.并株连子孙。而且,因为查是浙江人,又停止浙江八乡会试,以示管诫。

与查嗣庭一案异曲同工的,有乾隆年间的胡中藻试题案。胡中藻乾隆元年进士,出任广西学政时,出试题“乾三又不像龙说”。这本是根据《周易》所出的试题。又,是构成《周易》势的基本符号。每三又合成一封,可得八封。两针(六五)相重可得六十四针。《易•系辞下》认为,又的图像是仿效天下万物变化运动的产物。“又也考,效天下之动者也。”唐人孔颖达疏曰:“谓每封六艾皆仿效天下之物而发动也。”由此可见胡中藻所出之题,确在学术范围之内。

但是,在满脑袋疑神疑鬼的皇帝看来,“乾隆乃朕年号,‘龙’与‘隆’同音,其抵毁之意可见!”这样一歪曲,试题就有了“乾隆不像龙”的反义。乾隆下令严加查办,连胡中藻家中的地板也被掘开,以查找罪证。结果,在其诗文中“果然”又查出其他“理财慢”之辞多处。胡中藻被处斩决,其同党也受到严厉处置。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图文阅读>>>

“五代十国”中的“十国”是哪十国

“五代十国”中的“十国”是哪十国

五代是代表该时段中的北方5个政权。可是,当时的南方则出现分...

三国时期形成联合抗曹局面的地理因素

三国时期形成联合抗曹局面的地理因素

在曹操统一北方后,意欲南下统一中国之时,南方益、荆、扬三...

地理条件在形成三国鼎立局势中起着重要作用

地理条件在形成三国鼎立局势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国这段群雄并立,相互征战的历史经《三国演义》这部古典小...

魏蜀吴三国鼎格局是如何最后形成的

魏蜀吴三国鼎格局是如何最后形成的

曹操南下荆州,促进了孙、刘两家联合对曹。赤壁之战,曹操的...

三国后期为什么北方能统一南方的吴、蜀

三国后期为什么北方能统一南方的吴、蜀

从占有的地域来说,魏占有全国13个州的9个州,而东吴只占3个,...

古玉门关与阳关的地理位置与现状

古玉门关与阳关的地理位置与现状

过去读诗时,每读到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和羌笛何...

晋商发展壮大的历史背景

晋商发展壮大的历史背景

晋商在我国明、清两代的商业活动中,特别是票号的发展中,起...

我国古代都城转移的方向及原因

我国古代都城转移的方向及原因

我国从秦汉开始,首都大多在现今的西安,而后逐渐东移洛阳、...